战争片中的大场面怎么拍出来的苏联专门建了假莫斯科一把火烧掉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875更新:2023-04-28 17:24:02

【军武次位面】:概略北方

场面火爆、血肉横飞的战争电影是怎么拍成的?

在各种类型的电影当中,最受军事爱好者喜爱的无疑是战争片了,子弹横飞、爆炸不断的场面总是能让人大呼过瘾,那么这种场面是怎么拍出来的呢?今天军武菌就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这个话题。

最具诚意的拍摄方式——实拍

最奢华也最具诚意的战争拍摄方式当然就是实拍了,特别是在没有特效的日子里,这恐怕是最求真的一种拍法了,在这方面俄罗斯人最有发言权。

▲俄国人在摆拍大场面方面十分具有天赋

《战争与和平》作为一部世界级的文学名著,前前后后被许多国家搬上过大银幕,但是在所有版本的《战争与和平》当中,最具盛名的依然还是苏联在60年代拍摄的那版。

▲1956年美国和意大利率先拍过一版

《战争与和平》并请了奥黛丽·赫本做主演

▲后来这部电影曾在苏联上映

一定程度上促使苏联人下了我也要拍一部

“让你们看看什么叫俄罗斯艺术”的决心

为了还原小说中所描写的波澜壮阔的场景,苏联人按照史诗标准做出了一系列疯狂举动。比如拿海量“真兵”还原的博罗季诺会战。为了还原这场俄法战争的转折性战役,摄制组动员了约1.5万部队,让他们扮成当年战士的样子参演(为了给群演们提供足够的制服与道具,苏联摄制组不但雇用了40多家工厂赶工,甚至还动用了58个博物馆的藏品)。

▲在炸点密布的情况下,炮、骑、步

多个兵种有序进入“战场”,各个方阵

还要娴熟配合,也只能用真兵了

▲电影中还原的拿破仑大军

▲这样的场面调度与组织一场大型演习

或是真的战役,也没有什么区别了

再有就是著名的“火烧莫斯科”了,为了体现当年抵抗拿破仑入侵的艰难与决绝,苏联摄制组居然真的花时间在莫斯科郊外搭设了世界电影史上空前绝后的一个布景----十万多平方米的假莫斯科!

▲我发现了一个假莫斯科

在这座莫斯科城里面,居民住所、政府机构、文化设施一应俱全,甚至还有一个假的克里姆林宫!然后,就被剧组一把火烧掉了......

▲为这镜头,烧掉了一座“城”

苏联版本的电影《战争与和平》全长高达四百多分钟,公映后不但在苏联国内获得了好评,并且还收获了国际电影人的赞誉。

▲虽然当时东西方互相敌视很厉害

但是西方影评人并没有因此就抵制这部电影

图源:维基百科

在随后为纪念苏联卫国战争而拍摄的史诗电影《解放》中,苏联再次祭出了实拍的法宝。

▲乌拉!

▲这才叫全景式展现.jpg

▲现在的电影特效技术虽然几乎可以乱真了

但是在空战电影方面,空对空实拍仍然

是体现剧组诚意的最佳方式

图源法国电影《空中决战》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电影人也继承了这种粗暴的拍摄方法,比如在拍摄《火海凌云》时,为表现灾难来临时的震撼效果,该剧组就真的烧毁了两架真正可飞的飞机。

▲不知道要达成这样的逼真度

是做超级特效贵还是烧真的贵?

当然这样真烧真打的方法只能用来拍摄物体,不能拍人,要是人也这样拍,动作演员早就绝迹了。

▲十分刺激

新中国建国后,中国无论是军事还是文化都受到苏联较大影响,中国的《大决战》系列可以看做是中国版的《解放》,为了拍摄该系列电影,中国前后出动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共20多个军级单位约13万指战员,再加上动员的十几万参演群众,累计动员人力达330余万人次。

▲千万不要小看这个几路纵队

有序过河的场面,这很体现部队素质

▲网友:这么整齐的队列

一看就是解放军

▲真 气吞山河之感

▲震撼的长镜头

不过,这种山呼海啸般的万人大场面,在电脑特效日益发达的今天恐怕已经成为绝唱了。在电影《敦刻尔克》中,40万英法联军被德军包围在海滩上,是如何拍摄的呢?

▲你以为后面的是真人?

虽然导演诺兰更倾向于真人实景,但这种人数众多的场面如果全雇人演,那出场费就海了去了(经费在燃烧啊),于是剧组就取巧的采取了近景用真人,远景用纸片的方式,倒是也拍摄出了大军云集的场面。

▲其实都是纸片人

刺激眼球的断臂残肢

大场面镜头在战争片中一般用于远景,而近景则侧重于反映残酷的战场细节。在战争中,残肢断臂的镜头不可少,可能一发子弹或炮弹打来,某个肢体就飞走了,那这种镜头该怎么拍呢?

▲《战狼1》中特警被打断手臂

这个应该是特效的

在电脑特效不太发达的时代,残肢镜头很多都是通过借位或残疾特型演员来办到的,借位比较简单,把断肢藏起来就好,但这样的效果并不好,正常肢体藏在衣服里鼓鼓囊囊的,机位稍一变动就很容易穿帮。

▲《雪豹》中周卫国断掉的胳膊藏在这里

一个背影就穿帮了

因此很多电影直接利用残疾特型演员来拍摄,在加装假肢之后,用线吊住,在拍摄断肢镜头时,通过特定的方式,将假肢吊飞,同时引爆连接处的血包就实现了血肉横飞的场面。

▲《兄弟连》为了拍摄解救集中营的戏

剧组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找了

几百个瘦子做特型演员

由于特型演员加断肢的组合方式过于逼真,以至于被很多欧美发达国家的军队学习,用来对士兵进行战场刺激训练。

▲训练菜鸟之前的演员在化妆

▲通过自己的演技来迫使受训

的战士在上战场之前就适应残酷的战场

但是使用残疾特型演员往往会受到各种限制,比如一些具有识别度名演员在出演残疾角色时就行不通了。后来随着特效技术的发达,断肢不再成为让导演和道具师挠头的难点,只需要用蓝色或绿色布包裹住准备断掉的肢体,正常拍摄,然后后期时用擦除的方法去掉要断掉的身体部分即可。

▲《阿甘正传》中被截肢的戴恩中尉

在实际拍摄时在小腿和脚上包了蓝布

至于中枪后血花四溅的镜头,也有着独特的拍摄技巧,通过引爆小雷管炸开血包就行。

▲第一个群演明显倒早了

包血浆的材料有两种——塑料袋和避孕套,有意思的是近年来安全套的使用逐渐增加,可能是其制造初衷就是用来装液体,不用道具师二次处理的缘故吧。而且它还薄,有韧性,破了之后对“血”还有挤出效果,比较“震撼”。

要是连这个成本都想省,那就只能依靠万能的后期了。

▲这剧组穷得血包都舍不得用了

子弹横飞也有技巧

在现代战争片中,为了渲染战争气氛,观众们往往能直接看到一条条炙热的子弹弹道直抵目标。

▲俄罗斯电影《八月八日》对弹道的展现

▲苏联电影《解放》第二部中

苏军突破河流,重机枪的射击场面

这里是真实的射击实拍,时间应该是傍晚

其实在现实中,肉眼在白天光线充足的情况下通常是看不清楚弹道的,因为子弹本身不发光。

在电影里为了视觉效果,需要表现出子弹的轨迹,于是在一些情况下就用上了曳光弹(弹头尾部装有发光药剂,发射药将其点燃发光,用于指示弹道和目标)。

▲曳光弹效果展示

但曳光弹有弹头,不能对着人打,因此很多老战争电影白天的战斗场面只是“比划”一下,并没有子弹横飞的效果。

▲老电影白天的战斗场面

比较容易穿帮也不那么刺激

现在随着特效技术的发展,电影制作者们就可以用后期加特效的办法做出枪口火焰和发光的弹道效果了,这虽然便利了拍摄,但也非常考验剧组的认真水平和军事知识功底。如果特效师不认真就闹笑话了。

▲传说中的冒蓝火?蜜汁特效

▲三八式自动步枪

▲演员也应该认真配合,比如适当地抖动枪支

并让自己的手指持续做出扣扳机的动作

截图自:《海豹突击队》第二季

这部剧总体来说还是十分好看的

▲再认真一点,还应该对不同枪械

p不同的枪口火焰,但是这种要求就明显太高了

战争片作为一种类型电影,记录的是人类对彼此的残酷,越是认真拍好,就越能展现出战争的残酷,战争展现的越残酷也就越能向观众传达出和平的珍贵,希望各国的电影工作者们今后都可以推出越来越多的战争电影佳作。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