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剧导火新闻线干新闻如同穿越火线不是什么人都能当记者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33更新:2023-04-28 18:30:25

隔壁王同学

时至今日,人们常常把"香港电影已死"挂在嘴边,连带着港剧也走向没落,比如当年红暴两岸三地的《义不容情》、《天地男儿》、《创世纪》、《大时代》等等仿佛都已成为无法复制的经典。

即便后来也有《溏心风暴》、《珠光宝气》这样制作不错的剧集,但也很难再现曾经的辉煌。

这其中有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因素,也不乏传播导向的作用力,如今的港剧更像是活在各类表情包和段子里。

比如"有钱真系大晒"的耍贱二人组:

又比如堪称"鉴婊专家"的萌贱陈豪:

但是,还是那句老话:"世界上并不缺少好剧,只是缺少发现它们的眼睛!今天王同学就要给大家推荐一部好看的良心港剧,让你重温曾经的悸动与美好:

它就是《导火新闻线》。

请注意,它跟港片《导火线》没有任何关系,而是一部讲述香港新闻业的职业剧。剧中的《囧报》是免费派发的报纸,地位不高、盈利不好、规模不大、人员不足,虽然也有像方凝、王子健这样充满职业热情的记者,但整体还是以"炒台"(抄袭其他媒体的内容)见长。直到铁腕女强人汪海蓝空降为总编辑,带领大家各方突围,才使得《囧报》逐渐做大,而这些新闻人也遇到了形形色色的困难与问题……

职业剧一向是港剧擅长的类型,尤其是对小众、特定职业的塑造更是得心应手。例如曾经的《鉴证实录》向我们展现了神秘的法医行业:

《陀枪师姐》则侧重于描绘女警察的职业与生活困境:

《烈火雄心》讲述了消防员的壮烈与悲情:

《冲上云霄》将民航从业者的风姿刻画得入木三分:

这部《导火新闻线》也不例外,虽然没有华丽整齐的制服,也没有炫技的特效,但对新闻人的职业素养和生存状态进行了深入地描摹,通过对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人物塑造来展现"新闻"的时效性与"新闻人"的不易与辛劳。

(为了采集第一手资料,开篇的记者就出了车祸)

其中最出彩的就要属由梁小冰饰演的汪海蓝,江湖人送外号"皇阿玛",初期人设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女上司,性格强势、事事要强,无时无刻不在压榨员工,为达目的誓不罢休,比《穿pradaa的女王》中的梅姨更凶悍、更不择手段。

(回想一下《鹿鼎记》里她扮演的阿珂/陈圆圆,真的是演啥像啥。)

然而性格鲜明不等于纸片人设,编剧在汪海蓝身上注入了更为复杂的特质,她的强势、她的霸道与其说是一种"职业病",不如说是经历风雨后的一种处世之道,一种不得不为之的自我保护机智。要知道"在香港走路走得慢了都会被踩死",快节奏的社会模式自然无时无刻不再催促着人们更快一点。

(香港人走路快全世界出名。)

同样,职场上你争我夺、新人辈出的戏码也每天走在上演。而在这样激烈的竞争中,女性往往会面临更大的压力。年龄、婚姻、生育堪称是悬挂在职业女性头上的三把利刃,它们饱含偏见与歧视,有时候即使再努力、再优秀也还是不能摆脱被"污名"的命运。

(人前风光)

(人后受伤)

就比如汪海蓝,看上去顺风顺水、一路高升,可实际上从销量飘红的《榴莲日报》到吊车尾的《囧报》只不过是高层对她的又一次榨取,本着"你行你上"的原则再画一个诱人的大饼,男上司还要时刻提醒她"做人不要太强势"。年轻时候的恋爱过往本来是刻骨铭心,可是不明就里的吃瓜群众还会拿她"当小三"的传闻到处宣扬,把对工作的不满嫁接到个人私生活上。这就造成了她的外壳更加厚重,把自己包裹地密密实实,人前风光不过是浮光掠影,午夜梦回是孤独难耐的辗转反侧。

(注意小冰姐眼神的变化)

(八卦永远传播得最快)

由此在汪海蓝身上既有狠厉,也有脆弱,这让她与方凝的关系变得没有那么的狗血。虽然两个人曾是情敌关系,但在剧中她们亦敌亦友,很多时候是因为"理念"不合而冲突,而这种"理念"则关乎新闻人的责任与理想,它不只在于"稳、准、狠"的时效性,更在于客观和公正,在于对真相的挖掘,对社会公众的关心。

(方凝是典型的理想主义者,并为此付出了很多。)

(汪海蓝更在乎读者心理与发行量,这在商业社会也无可厚非。)

这也正是职业剧应该有的样子,它要把一个职业的现状、荣耀、困境等等全都展现出来,而不是虚构一个海市蜃楼般的幻像,没有细节也没有灵魂。

可以说《导火新闻线》将新闻记者的工作状态和生活境遇描绘得十分贴近现实,很多职业手段和策略也会让观众觉得新鲜有趣:

(伪装成病患家属混入医院调查)

(找机会偷拍一切有用信息)

(翻垃圾箱更是家常便饭。)

而新闻记者又是个需要十二分忙碌拼命的职业,甚至面临各种威胁和危险,有时候人身安全也无法保证:

(要面临凶杀现场的可怕景象)

(偷拍被发现后遭到了一顿暴打)

(被黑社会砍伤还记得第一时间取证)

至于怎样生动自然地展现这些职业操守,该剧的处理手法虽然略显老套,但也无比实用。那就是安排一个"菜鸟"视角,通过职场新人麦晓欣带着观众逐步深入到新闻记者的角色中去。

(借新人视角介绍报社基本情况)

比如她和方凝去采访一个灭门案,出于同情心义在现场愤填膺地来了一番高谈阔论,但作为老记者的方凝则分分钟教她作人:

(全凭主观情绪带动)

(注意方凝提出的问题)

(新人还是不上道)

(再次强调了新闻的客观性。)

又比如她自以为足够心细地发现了线索,折腾一圈过后被发现不过是一场闹剧,不仅耽误了出稿时间,还连累着同事一起熬夜加班:

种种无能为力和不合时宜都指向了她专业知识的缺失,也自然而然地引出了全剧最重要的一个麦格芬——"五个W和一个H"。

在这里不得不佩服港剧的快节奏、高效率,短短几集之内就将疑惑——解惑——释意的步骤进行完毕,让片中最没存在感的"扫地僧"来解释何为"五个W和一个H",不仅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也让职业素质变得更难得、更有价值。

另外,不得不提这些配角们的精彩表演,本来职业剧就是最需要树立群像的,剧中《囧报》的其他员工们虽然都有不少小毛病,但还是给人带来很多欢乐与感动。比如虔诚热心的王子、略显虚荣浮夸的美仪、圆滑又蠢萌的允财,甚至反派丁俊生也"坏"得很有特点。

回首大陆讲述新闻业的电视剧,可能大多数人最先想到的就是1992年赵宝刚导演的《编辑部的故事》了。虽然不是跑实时新闻的一线记者,但剧中由葛大爷饰演的李冬宝、吕丽萍饰演的葛铃、侯耀华饰演的于德利等形象实在是太深入人心了,用豆瓣网友的一句话形容:"个个故事都精彩纷呈,编辑部里个个儿都是人精!"该剧的高级之处就在于对传统陋习和社会不合理现象的巧妙讽刺,以至于当时的观众以为真的有《人间指南》这本杂志,还有人写信给节目组问哪能买到呢。

1999年播出的《新闻小姐》翻牌自日剧《新闻女郎》,虽然剧情不乏狗血,但周海媚和高曙光的演技不算到位,一些职场戏也还不乏看点。

2006年由陈道明、夏雨主演的《浪淘沙》更是一部沧海遗珠。该剧改编自张欣的小说《深喉》,将中国媒体人的拼搏与困境刻画得十分到位,特别是其中涉及到的钱权交易更是骇人。可惜如今能码齐这样的剧本与演员已经不太容易了。

2016年由六六编剧、海清主演的《女不强大天不容》也聚焦于都市报社,将办公室政治玩得飞起,但具体到职业细节上还是不够深入,说实在的,这其实也是国产职场剧的通病。

放眼国外,新闻类题材的影视剧就相对多多了,日本有《美女或野兽》、《社长室之冬》,美国有《新闻编辑室》、《聚焦》、《华盛顿邮报》,这些影视剧将媒体人和新闻业的面纱撕开,展现了站在时代风口浪尖的那种紧张感与使命感。

说回到《导火新闻线》,剧中记者的生存现状并不使特例,相反,它反映出我们每个职场人遇到的波折与困境。是妥协还是争取,是退出还是前进,是庸庸碌碌还是放手一搏,也许所有这些每天都会出现在你我的脑海中,天使与魔鬼总是不断争斗,而事实是社会上大部分的颜色并不是非黑即白,既要学会变通,也要在底线上坚守自我。

(方凝为王子做"狗仔"感到不值。)

(即便不喜欢也要有专业精神。)

台湾有句玩笑话叫"读书不好做记者",这多少道出了如今记者队伍中确有不少无良无能之辈。但瑕不掩瑜,新闻业还有很多人像剧中人一样在努力付出。要记住,并不是所有人都会沦为没有感情的社畜,总有人能牢记初心,砥砺前行。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