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工队成员「真实的武工队副队长并未牺牲负伤返乡当村干部享年101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09更新:2023-04-29 01:31:40

作者:相忘于江湖

1999年底的一天,河北省保定市徐水县大因乡王村。

78岁高龄的老革命贾正喜有些纳闷,因为往年每到清明节、建党节、建军节和国庆节,总会有机关、单位和学校邀请他宣讲红色故事,可是这一年都似乎停了。

以前,乡里乡亲见到他眼神里满怀敬意,很多年轻人也喜欢听他讲“敌后武工队”的故事,可是近段时间,乡亲们看他的眼神似乎多了一丝陌生。终于有一天,有一个熟人告诉贾正喜:“你平常不看电视吗,敌后武工队叫贾正的队长早被日本人炸死了,你这个英雄不会是假的吧?”

听到这话,贾正喜如梦方醒。孩子们见瞒不住了,只好实话实说。

可是,此时《敌后武工队》电视剧早就播完了。第二天一大早,贾正喜就让孩子带着他跑到30里外的徐水县城,买回《敌后武工队》的DVD碟片,回到家里从头到尾认认真真看了好几遍。

终于,贾正喜老人得出了一个结论:电视剧真的把他给“演死”了。

晚年贾正喜

有人会有疑问,这是影视剧,当然可以艺术加工。

可是,对活在现实中的贾正喜老人而言,“敌后武工队”副队长“贾正”就是同名纪实小说的人物,而作者冯志是当年“敌后武工队”小队长,他写这部小说是对往事的高度还原。

《敌后武工队》的人物都是冯志和贾正喜的战友,发生的故事也都是两人亲身经历过的。1958年,此书一经出版,就引爆阅读狂潮,还在海外翻译成多国文字发行。

在书中,副队长贾正于1943年牺牲,确实是文学创作的需要,但贾正喜和一些战友难以接受。看了DVD,老人一度卧病不起。

后来贾正喜费尽周折,找到老战友冯志的遗孀苑沙,以及冀中9分区武工队老领导杨寿增、马金池等人,终于解决了此事。

当年武工队副队长已是83岁的耄耋老人,距离参加武工队过去了62年。

贾正喜在徐水县王村老家

1942年9月,冀中9分区18团排长贾正喜奉命到贾各庄报道。

贾正喜家境贫寒,13岁父亲去世,贾正喜打草、拾柴、挖野菜、捞鱼虾,什么活儿都干。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飞机对保定狂轰滥炸,贾正喜躲到防陵村一个大苇塘躲过一劫,可是藏到防空洞的几个老乡和自己一个姑姑被活活闷死了。贾正喜下定决心,去找八路军抗日。

1939年,贾正喜历经周折,终于在安新县东马村找到了孟庆山冀中4分区,18岁的贾正喜被分配到18团当战士。1940年,冀中4分区改称9分区,随后贾正喜和1营4连参加了“百团大战”。

第二年夏天,在博野邓庄战斗中,已升任班长的贾正喜被敌人的手榴弹炸掉一颗门牙,成了“没牙颗儿”。贾正喜因为战功突出,很快升为排长。当组建武工队时,在贾各庄集合的40多人都是班长、排长以上干部,队长杨寿增级别更高,此前是团政治部主任。

冀中9分区武工队分成2个小队,冯志和贾正喜在一个小队,冯志比贾正喜还小2岁,14岁就参加了吕正操的冀中抗日人民自卫军。冀中9分区敌后武工队的40多人,年龄都在20岁上下。

冯志和贾正喜

小说《敌后武工队》队长魏强的原型,就是19岁的冯志。

而神出鬼没的副队长贾正的原型,则是21岁的贾正喜。除了两位年轻的队长,神枪刘太生的原型魏树槐、魏福生、雷牛儿等人,也都在20上下,“小秃”的原型李振昌最小,只有13岁。

敌后武工队主要是宣传发动群众、瓦解日伪军,其次才是拔据点,镇压汉奸。

所以,武工队的选拔非常严格,成员都是班长、排长以上级别的干部,不但要求觉悟高,还必须是枪法准、战力强的战斗骨干。一句话,武工队的成员都是全能型选手。

敌后武工队的武器装备,也可以说当时的“特战队”的水平。冯志和贾正喜这个20多人的小队,就配备有1挺轻机枪、1个掷弹筒、4支冲锋枪,十六七支马步枪。另外,全员人手1支盒子炮。

小队成立后,除了进行“特战训练”,还要听讲国际形势、游击战术以及瓦解日伪军的工作方法,9分区的文化教员还教大家识字,怎么在墙上写标语,还有唱歌、唱戏、演出等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

除此以外,还有2个加入抗战同盟的日军俘虏教贾正喜和队员们常用日语。

毫不夸张地说,贾正喜的这支敌后武工队,是一支高水平的“特种部队”。

冯志、贾正喜小队,活动区域是保定外围清苑、高阳、徐水等地。

小队成立没多久,就接到了上级一项紧急任务:护送几十名抗战干部穿越日伪军的封锁线,回到冀中路东敌占区开展地下工作。小队派出冯志、贾正喜、魏树槐、魏福生、雷牛儿5人执行任务。

经过商议,小队决定天黑时出发,由副队长贾正喜和“神枪”魏树槐打头阵,雷牛儿紧随其后,小队长冯志和队员魏福生带着几十名干部隔开一小段距离伺机而动,争取后半夜翻越封锁线。

上半夜进展顺利,只要走小道儿越过江城据点,任务就算完成了。

眼看到了据点附近的石庄村北,天也快亮了。一行人在封锁沟里悄悄前进,最前面的贾正喜和后面的魏树槐、雷牛儿不知不觉拉开了一点距离,突然迎头走来4个穿便衣的人。贾正喜马上趴在粪堆上,因为凭直觉,对面来的肯定不是自己人,要么是夜袭队要么是汉奸队。

紧随贾正喜的魏树槐和雷牛儿一看情形不对,赶忙钻进旁边的坯垛隐蔽。

4个便衣把贾正喜围在当中,其中一个拿枪顶着他厉声喝问:“哪一部分的?”

敌后武工队在破袭铁路

贾正喜站起身,突然发现不远处的沟里趴满了穿军装的人。

一瞬间,贾正喜明白一定是中了日伪军的埋伏。于是,一边回答:“满城特务队的。”一边假装弹了一下衣服上的土,准备随时掏出盒子炮。那个拿枪的便衣又问:“你们队长叫什么啊?”

贾正喜回答:“我想一下啊,好像是叫啥来着。”顺手一枪就把拿枪的便衣撂倒了,其余3个便衣一愣神,贾正喜跳出封锁沟连窜带跳跑出几十米,马上趴在一条小沟里隐蔽起来。

身后,几个便衣和日伪军的子弹打了过来,“神枪”魏树槐一边大喊:“营长,快调几挺机关枪过来。”一边顺手扔出一颗手榴弹。趁前面乱作一团,冯志带着几十名干部穿越封锁线,到达约定接头地点。

回头再找队员,只有魏树槐赶了上来。3个人以为贾正喜和雷牛尔牺牲了,非常难过,

第二天,贾正喜和雷牛尔赶上了3人,大伙儿见面都高兴坏了。

经常在敌后战斗,孤身犯险是常有的事儿。有一次,冯志到9分区开会回来和日军狭路相逢,情急之下钻进路边一个麦秸垛。日军对着麦秸垛挨个用刺刀挑,冯志感觉到日军到了自己面前,举起盒子炮就是一枪,可枪却卡壳了,日军也没有挑他藏身的麦秸垛。

副队长贾正喜在反扫荡时被手榴弹炸伤,因为条件有限,一块弹片在头部留了4年,1948年才被他自己拔了出来,献血流了一身,可冯志和战友们吓坏了,可贾正喜让卫生员包扎一下了事。

敌后武工队之埋设地雷

1944年,敌后武工队完成了历史使命,冯志调到冀中3纵前线剧社。

一个在敌后战斗的队长,从此转身学习写新闻、小剧本、诗歌、歌词、快板等,把敌后武工队“文”的一面发挥到极致,还萌生了写作《敌后武工队》的念头,酝酿8年创作5年终于完稿。

副队长贾正喜回到部队,后升任冀中73团4连副连长。但是,抗战胜利后部队精兵简政,刚刚负过重伤的贾正喜因为没文化,还身有残疾,拒绝了组织让他回地方当干部的安排,回到了老家王村。

贾正喜当过民兵队长、生产队长、村支书,一直像“扫地僧”一样默默无闻。

冯志《敌后武工队》的火爆,让贾正喜重回人们的视野。可是在小说出版10年以后,贾正喜的老伙计冯志英年早逝,年仅45岁。2007年8月,武工队的老队长杨寿增去世,享年90岁。

2015年,抗战胜利70周年,贾正喜见到了分别70年的“小秃”李振昌。这也是当年40多位冀中9分区敌后武工队幸存的最后2人。2022年12月10日,最后一位队员贾正喜逝世,享年101岁。

【深耕战争史,弘扬正能量,欢迎投稿,私信必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