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的毁灭下 电影「帝国的毁灭删掉了哪些片段抹黑苏军将领崔可夫美化自己」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27更新:2023-04-29 02:32:35

上映于2004年的德国二战电影《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是一部还算严谨的全景式二战电影,反映了纳粹德国行将就木之时,困守在柏林的自希特勒以下各个阶层的不同人物的表现,演奏了一曲大厦将倾之际的哀歌。

《帝国的毁灭》海报

影片原本正式上映时是155分钟版本,后来又出了一个178分钟的剪辑加长版,补充了若干被剪掉的小片段。其中一个片段位于片尾,现在网上各大视频网站都能看得到,其内容是希特勒自尽、德军投降前夕,前德国驻苏武官汉斯·克莱勃斯上将找苏军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崔可夫上将商议停战谈判的事情。

笔者看了一下,感觉难怪这个片段后来会被剪掉,因为很容易就看出是在黑苏军、又在给德国人脸上贴金,凡是看过一点《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的人想必都会忍不住要给这导演好好上一课。

影片片段中,瓦西里·伊万诺维奇·崔可夫(Василий Иванович Чуйков,1900-1982,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坚守城区的英雄,1955年被授予苏联元帅军衔),正在和几个副官及一名作家边吃饭边欣赏几幅战地铅笔素描,这是卫兵突然来报,说德军将领汉斯·克莱勃斯(Hans Krebs,1898-1945)前来商议停战事宜。

崔可夫副官临阵戴勋章

崔可夫闻讯顿时十分慌乱,因为他手下的将军都还在前线,身边只有几个年轻副官,于是便临时找出一盒勋章,让副官们都戴上来扮做他的将军,另一位作家则被他塞入衣柜,假装不曾存在一样。这短短的几十秒,就使人产生了“崔可夫是个既爱慕虚荣又喜欢装腔作势的滑稽佬”的刻板印象,这不是黑还是啥?

三对三面对面谈判

随后崔可夫与克莱勃斯面对面坐下开始聊正事,克莱勃斯说我们老大已经驾鹤西去,崔可夫略微一震,但还是装作已经知道的样子,不过那左顾右盼的滑稽神情已经将其出卖。克莱勃斯看破不点破,毕竟现在是他在求别人办事,他又掏出一份停战协议,请崔可夫过目。

崔可夫看完后,郑重其事地说,你们必须全部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才有出路。克莱勃斯在导演的安排下两肩不停地颤抖,明显是在生闷气,最后憋了半天憋出一句义正言辞的话:“我国不接受无条件投降!”同时还配上一副义正言辞的表情,好家伙,这原本一个纳粹死硬分子,顿时被塑造成了一个德意志忠贞志士,不了解二战的人看了还以为他受了多大委屈呢!

崔可夫威逼投降

克莱勃斯坚贞不屈

那么真实的情况又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可以从出版于1978年的《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中找到答案,虽然回忆录中也难免有拔高自己、贬低德国人的描写,但一些基本事实是不会错的。比如陪同崔可夫接见克莱勃斯的,并不是两个副官,也没有什么人被关在衣橱里,而是一个副官,再加上作家弗谢沃洛德·维什涅夫斯基、诗人叶夫根尼·多尔马托夫斯基及作曲家马特维·勃兰切尔。

弗谢沃洛德·维什涅夫斯基(Vsevolod Vishnevsky,1900-1951),苏联著名剧作家,苏联经典电影《我们来自喀朗施塔德》(1936)和《第一骑兵军》(1941)的作战、《真理报》战地记者、列宁格勒围城战幸存者,奥得河战役后进驻近卫第8集团军司令部。

弗谢沃洛德·维什涅夫斯基

叶甫根尼·多尔马托夫斯基( Yevgeni Dolmatovsky,1915-1994),著名诗人和歌曲作词家,曾为苏联经典电影《攻克柏林》(1951)等多部影片的主题曲作词,自斯大林格勒会战起就待在崔可夫的司令部。马特维·勃兰切尔(Matvey Blanter,1930-1990),著名作曲家,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的作曲者。

叶甫根尼·多尔马托夫斯基

影片中说德国人是在崔可夫等吃饭时突然到访,显然是瞎绊,这么重要的访客,前线值班人员怎么会不事先通知崔可夫呢?事实上,德国人是先派人打着白旗跑到近卫步兵第35师102团的前沿阵地上,得到崔可夫的电话许可后,才过来谈判的。崔可夫同时吹嘘道,维什涅夫斯基为了能参加这次谈判,甚至愿意喊他“爸爸”。

陪同克莱勃斯来谈判的,影片到没有弄错,是德军第56装甲军参谋长西奥多·冯·杜夫文(Theodor von Dufving,1907-2001)上校和一名翻译。杜夫文曾长期战斗中东线,曾任第76装甲炮兵团参谋长,同克莱勃斯一样因为精通俄语而被选来参加谈判,不过在影片中似乎轮不到他说话的份,崔可夫回忆录中也没有。

影片中的杜夫文上校

限于篇幅问题,影片中的这场谈判仅持续了1、2分钟,但实际上持续了好几个小时,中间还发生了许多波折。5点的时候,柏林城防司令部曾派出使者来请求停战,崔可夫为表诚意亲自跑出去接洽,结果被德国狙击兵打伤。对此克莱勃斯​解释道,大概是有一群党卫军死硬分子拒绝缴枪,还阻挠谈判。

为了从戈培尔那里获得授权和谈判条件,杜夫文上校带着翻译回去准备架设一条从崔可夫指挥部直达帝国办公厅的电话线,结果苏军这边架设好了,德军那边却迟迟无法完成,原因是电话兵又遭到了德军狙击兵的袭击,一名苏军少校被打死,甚至连杜夫文上校​自己都险些中弹。

《崔可夫战争回忆录》

在得到莫斯科的指示后,崔可夫最后要求德国人立即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但事情到了这地步,克莱勃斯却还在跟苏联人玩文字游戏,一会儿说希姆莱正在南方组织伪政府,和美英方面接洽,苏联应该赶在他们之前和戈培尔方面达成谅解,一会儿又问能不能保持德国政府现存组织,好和苏联人携手对抗美英。

到最后,虽然和戈培尔通上电话了,但面对苏联人无条件投降的要求,克莱勃斯​表示他“无条件决定投降”,有条件决定的只是信任元帅邓尼茨海军元帅,但现在他们根本联系不上他。而在影片中,这句话却被演绎成了克莱勃斯一脸正气得宣布“我国不接受无条件投降”,可真好给自己脸上贴金!不得不说这样还真能骗骗不看俄国人回忆录的德国普通民众,让他们的民族自信油然而生:壮哉我大德意志,威武不能屈!

德国人最后还是乖乖投降

​虽然最终这个片段没有加入公映版,但既然现在已经公之于众,想必已经有无数人看过了。这里想说的是,这个片段可能恰恰反映了当代德国人对二战双方的看法:苏军将领都是酒囊饭桶、贪慕虚荣之辈,德军将领则都是正气凛然、坚贞不屈之辈。那么问题来了,德国人怎么就输了呢?后面又可展开若干字。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