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剧于彦琳「影坛伉俪于彦夫张圆丈夫执导芦笙恋歌妻子是22大电影明星」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649更新:2023-04-29 07:05:37

No.1

说起老电影《芦笙恋歌》,你一定听过甚至会唱那首优美动听的插曲《婚誓》:“阿哥阿妹的情意长,好像那流水日夜响;流水也会有时尽,阿哥永远在我身旁。阿哥阿妹的情意深,好像那芭蕉一条根;阿哥好比芭蕉叶,阿妹就是芭蕉心……”

1957年上映的《芦笙恋歌》是著名导演于彦夫执导的一部电影,由汪杰、宋雪娟主演,讲述了拉祜族寨子里年轻猎手扎妥正向他爱慕着的姑娘娜娃表达爱情,却遭到国民党军队的野蛮掠夺,扎妥逃进原始老林,直到解放后,已经变成“野人”的扎妥被娜娃吹奏的芦笙恋歌唤醒,一对有情人终于团聚的故事。

现在看来,我们不得不佩服于彦夫导演,《芦笙恋歌》人美、景美、歌美,故事好。尤其是《婚誓》由他亲自作词,再加上著名作曲家雷振邦的谱曲,《芦笙恋歌》一经上映,旋律优美、婉转缠绵的《婚誓》便立刻流传开来,直到今天,这首歌依然在传唱着,可谓百听不厌。

尤其是在60多年前的那个时代,“阿哥阿妹”式的爱情语言及其优美表达,不知唤醒了多少人爱的意识并点燃了多少青年男女的青春火焰。

可以说,如果没有于彦夫,我们不知道能不能看到电影《芦笙恋歌》?不知道能不能听到《婚誓》?

所以说,我们应该向于彦夫艺术家致敬!

No.2

于彦夫,1924年2月1日出生于安东(今辽宁省丹东市)一个普通职员家庭,原名于景霖。在少年时代,他就对电影、舞台剧十分感兴趣,梦想有朝一日自己也去演电影。但由于学业不佳,1941年高中辍学后去日本九州鹿儿岛学起了养蚕。

即便这样,于彦夫也不放弃对艺术的追求,好在,1942年他考取了“满映”,成为一名演员。那个阶段,他曾参演过《豹子头林冲》《燕青与李师师》《绿林外史》《晚香玉》《光芒万丈》等电影。

1946年,“满映”改为东北电影制片厂,于彦夫曾任导演助理、剧务主任、音乐组副组长、译制片导演等职,在《皇帝梦》《瓮中捉鳖》等动画片中任导演助理,还担任了《伟大的转折》《侦察员的功勋》《蔚蓝色的道路》等译制片的导演工作。

1956年,于彦夫到北京电影学院导演专修班学习,毕业后回到长影任导演。他真正独立执导的第一部剧情片是赵联、安琪、浦克等主演的《夏天的故事》,之后几十年,他一发不可收,先后执导了《芦笙恋歌》《水库上的歌声》《徐秋影案件》《笑逐颜开》《自有后来人》《节振国》《创业》《希望》《最后八个人》《勿忘我》《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陆军见习官》《中国的“小皇帝”》等电影。

其中,《十六号病房》获1984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第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等奖项。

No.3

于彦夫与张圆是一对十分恩爱的影坛伉俪。张圆,1926年12月22日出生,原名张祖泽,河南卫辉人。1950年,她入文化部电影局表演艺术研究所演员班学习。1953年毕业后任北京电影制片厂演员。

1955年,张圆主演了电影《祖国的花朵》,这是新中国第一部校园儿童故事片。“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这首歌就出自这部电影。之后,她先后参演了《沙漠里的战斗》《地下尖兵》等影片。

1958年,张圆调入长春电影制片厂演员剧团,期间,先后主演或参演影片《宝山之歌》《徐秋影案件》《探亲记》《水库上的歌声》《笑逐颜开》《羌笛颂》《炉火正红》《兵临城下》《景颇姑娘》《雁鸿岭下》《钢铁巨人》等,大多饰演的是老师、干部等形象,当然,她也在《徐秋影案件》中,成功地塑造了女特务邱涤凡这个角色。

张圆的高光时刻,是1961年被评选为22位“新中国人民演员”,即人们常说的新中国“22大电影明星”。

上世纪60年代那场大运动后,由于体型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再适合做演员,张圆便转行做了导演。其导演代表作主要有《熊迹》《谁戴这朵花》《红牡丹》《十六号病房》《黄山来的姑娘》《鸽子迷的奇遇》《陆军见习官》《中国的“小皇帝”》等。

不管作为演员也好,导演也罢,于彦夫、张圆夫妇至少合作过8次,分别是《中国的“小皇帝”》《陆军见习官》《鸽子迷的奇遇》《笑逐颜开》《黄山来的姑娘》《水库上的歌声》《徐秋影案件》《十六号病房》等。

然而,2000年8月10日,张圆艺术家因病去世,享年74岁。5年后的2005年11月10日,于彦夫艺术家也因病去世,享年81岁。

向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中国电影事业的影坛伉俪于彦夫、张圆致敬!

【喜欢老电影、老影人的朋友,这里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作者将与您一起向经典致敬,忆影人辉煌,共同重温曾经的美好时光。请记得关注“娱文娱视”我们这个小家,美文会及时发送到您的手机上,幸运会时时萦绕在您的身旁!】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