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争议反复更换档期内容大幅删减的电影夺冠是否诠释出了你心中的女排精神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50更新:2023-04-29 17:37:12

经历了528天的定档、更名、提档、撤档、再定档、再提档,2020年9月25日,电影《夺冠》(原名《中国女排》)终于上映,打响了今年国庆档的第一枪。

《夺冠》海报

这是一部由中宣部与国家体育总局联合拍摄的体育电影,由香港著名导演陈可辛执导,巩俐、黄渤、吴刚等实力派演员坐镇,连中国女排的姑娘们也纷纷在电影中秀了一把演技。

由于题材的特殊性,以及中国女排自带的话题性,“夺冠燃哭”“朱婷演技”“张常宁转球”等话题接连登上微博热搜,电影的热度高居不下。然而,与上映前的万众期待相比,影片上映后,却陷入了口碑褒贬不一的尴尬,上映19天,票房也仅有7亿。

《夺冠》剧照

影片努力想要完整再现中国女排从1981年首夺世界冠军到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巴大战的发展历程。

为了还原上世纪80年代老女排的训练场地,制作团队将漳州体育训练基地拆除的竹墙和地板全部运到北京,按照原景一比一布置。

为了找到最适合扮演老一代女排运动员的人选,剧组在全国各省队、校队里的上万名排球运动员中进行海选,最终选定了最符合角色原型的12人。

《夺冠》角色海报

不仅如此,剧组还邀请到中国女排的现役运动员以及巴西队的玛丽安妮·斯泰因布莱彻、杰奎琳·卡瓦霍等人,真实再现中巴大战场景。

《夺冠》角色海报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片中除了郎平以及新一代中国女排运动员外,袁伟民、陈忠和这两位功勋教练,曹慧英、张蓉芳、孙晋芳等创下历史的初代女排队员,以及冯坤等缔造中兴的二代女排运动员,全部丢失了姓名,只能以“教练”“80年代女排队员”等代号出现,造成了观影上的困难。

《夺冠》陪打教练(原型为陈忠和)

原本长达四五个小时的电影被删减到仅剩135分钟,更是使得电影后半部分结构松散,部分情节有些急进,给人以“流水账”之感。

以上种种,迫使导演舍弃掉“中国女排”的名字,将电影改名为“夺冠”,也让电影遭受了部分观众的差评。

《夺冠》剧照

尽管无法将这部电影的原貌呈现给观众,导演陈可辛还是努力诠释出了他对于“女排精神”的理解,可以说,影片的内核始终一以贯之。

在上世纪80年代,体育曾是国人的精神支柱,而“女排精神”更是一个时代的国民记忆。那时,我们的国家刚刚打开拥抱世界的大门,面对着自己在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远不如人的窘境,体育成了一代中国人在国际舞台上找回自信与骄傲的“偏方”,尤其是在身体对抗激烈的“大球”领域,排球似乎成了我们唯一的希望。

80年代中国女排

为了对抗身体素质和训练条件远超我们的对手,中国女排只能将球网升高15公分,与男排队员比赛。片中,吴刚饰演的教练说过这样一句话:“当你的判断成为下意识的时候,你在赛场上,才可能出现在正确的位置。下意识怎么来的?训练来的,不是一般的训练,而是千百万次、上亿次不断重复的训练。”

《夺冠》预告片段

1978年,16岁的陈可辛曾经在曼谷亚运会的现场观看了中国女排的比赛。“我就坐在网边看,真的觉得很震撼,那股劲儿远远超出了排球比赛本身。”

《夺冠》预告片段

是的,对于那一代的女排姑娘们来说,她们的每一场比赛,都超越了输赢的概念,寄托着太多人的希望——我们要证明给他们所有人看,中国人,行的。

《夺冠》剧照(旧)

中国女排登顶世界冠军,勇夺“五连冠”的背后,是这群姑娘年纪轻轻就承受的许多伤病。当年的“铁榔头”郎平,“脖子以下没有一块骨头是好的”,25岁退役时,她膝盖的磨损程度就已经达到了七十岁老人的程度。

在郎平的回忆录中,她曾提到与女儿的相处,女儿小的时候朝妈妈跑来,郎平却连抱一下女儿都不敢,因为她怕自己抱不起来。

郎平女儿白浪饰演年轻郎平

2013年,中国女排在经历“五连冠”、低谷、中兴、再次低谷后,再次迎来郎平担任主帅。

经历过80年代严格传统的训练方式,也具备丰富的国际执教经验的郎平,选择了用与以往不同的方式训练队员,大范围筛选人才,采取首发制,引进国际人才,完善专业的教练和后勤保障团队。

郎平向队员强调,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生活,可以有自己的选择”,甚至还专门给队员放假,说一句“姑娘们,去谈恋爱吧”。

她的这种执教方针曾一直饱受争议,就连队员们也一时不知道这种训练方式到底适不适合。

《夺冠》剧照

影片中,巩俐饰演的郎平问队员:“你们喜欢排球吗?”以前,中国女排的唯一目标就是拿冠军,为国争光,她们甚至没有问过自己一句,自己真的喜欢排球吗,真的愿意一直打球吗。

这里有一个细节,郎平年轻的时候,别的队员都已经在练打球了,她还只能在一旁练重量。陪打教练(原型为陈忠和)问她,为什么要这么拼,她说:“我十八岁进国家队,我没有退路,我不可能回去考大学了。”

可到了新一代队员这里,一个姑娘主动举手,说要退出国家队,她的理由是,“我不爱排球。我还年轻,人生不只有打球赢比赛一条路,我要去考大学了”。

《夺冠》郎平

“夺冠”不再是这群姑娘的唯一目的,选择打球,是因为热爱排球,“为了自己”。对于从“为国而战”到“为自己而战”,从“成为一名优秀的运动员”到“做一个优秀的人”,郎平有着自己的理解。

“我们没有俄罗斯的身高,没有巴西的弹跳力,也没有塞尔维亚和意大利的力量。那时候的我们一定要赢,是因为我们的内心还不够强大,等有一天,我们的内心强大了,我们就不会把赢作为比赛的唯一的价值。”

“女排精神不是赢得冠军,而是有时候知道不能赢,也会竭尽全力,也要一分一分地把它‘咬’回来。哪怕一路走来摇摇晃晃,但站起来抖抖身上的尘土,依旧眼神坚定,只要你打不死我,我就和你拼到底。”

《夺冠》花絮照

这句话,在2016年里约奥运会1/4决赛中国队与巴西队的对决中体现得淋漓尽致。

2008年到2016年,中国女排在与巴西女排的比赛中连败18场。巴西女排既是连续两届奥运会的冠军队,又是里约奥运会的东道主队,对于小组赛以2胜3负成绩勉强出线冲进八强的中国队来说,想要战胜巴西队实在是压力很大。

《夺冠》剧照

在这种情况下,郎平对自己的队员们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这代人是苦过来的,你们应该打出你们自己的排球,放开了打,豁出去打。”

最终,中国女排不仅打败了巴西女排,还以3:1的比分战胜塞尔维亚女排,时隔12年再次夺得了奥运会的金牌。2019年9月29日,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再度在世界杯上夺冠,为国庆70周年送上了最好的礼物。

《夺冠》剧照(旧)

在时代的变迁中,女排精神得以一代又一代地延续和传承下来,同时,又被赋予了战胜自我、个性张扬等新内涵,不仅是老一辈的青春记忆,也成为年轻人心中坚韧、热血的符号。

更令人感动的是,影片让我们看到,中国女排的姑娘们,并非天生的“英雄”,也不是国家夺冠的“工具”,走下赛场,她们也可以是一群会哭会笑,拥有自己的个性的普通女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