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剖析文化同质化下的超级英雄电影全球效仿现象背后的拿来媚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3更新:2023-04-29 21:45:51

文 | 老余论史

编辑 | 老余论史

在美国的超人漫画问世后,其他国家也纷纷效仿。在互联网时代,伴随着“超人”影片在世界范围内的广泛播放,“跟风”现象演变成了一次全球性的“模仿秀”。从演化的角度来看,这种“模仿”现象与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它反映了美国在全球化过程中对文化的趋同。

就模仿方式而言,按照对著作权的处理方法,有三种实现“拿来主义”的方法,即抄袭、复制和改编。从产生逻辑来看,它是一种在现代审美消费背景下,由生产者和接收者在资本逻辑和娱乐逻辑的驱动下,所生产出来的一种媚俗艺术。

从释义角度来看,它是一种影视文化“景观”,发生于媒体符号生成的“拟像”时期,并有三种不同的释义方法。因此,从中国的角度来看,作为一个文化自信的国家,模仿“超人”没有任何意义,也没有任何成功的可能性,我们必须要构建出一套适合我们自己的“系统”。

一、演化历程:模仿现象与文化差异

美国超人电影是借助现代通讯技术而实现的一种“想像写作”,它的三个基本元素可以被简略地归结为具有超人力量的超人在现代化大都市中进行拯救。目前,美国 DCC动画公司(DC)、漫威动画公司(Marvel Comics)出品的这类影片,正在掀起一股全球观众观看的狂潮。

其实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这两家公司就已经在动漫方面有了很大的成就。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动漫作品在全球范围内的广泛传播,并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巨大的票房奇迹。如果仅仅如此的话,那么在进口国家看来,也就是一次异域文化“狂欢”而已。

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它在全球范围内的传播却远远没有“超级英雄”的影响力大。到了互联网时代,世界上有25个国家纷纷效仿这一模式,并相继发行了影视作品,也有一些国家将动漫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

但从演化过程、模仿方式、产生逻辑以及解读意义的角度来看,这种全球性的模仿现象,其叙述策略均遵循“母本”设置,形象表达不追求“超越性”,接受情境均面向“母本”的受众。

这就像一场超级英雄的“模仿秀”,越演越烈。普里西拉·埃尔萨斯和其他一些学者认为,"国与国之间的文化差异对经济发展和国际合作和交流产生了重要的影响"[1]431。

“超人”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的“跟风”,其发展历程也与文化差异有着紧密的联系。特别是,从20世纪末期开始,以“超级英雄”漫画的出现为起点,“模仿”的现象出现了“点状”的蔓延。

与美国有相同文化渊源的国家,依其地域和文化的远近,相继出现了“模仿”现象。在互联网时代,跟风的现象正在成片成片地扩散。

文化差异较大的国家也纷纷效仿,那些拥有较完善的电影产业的国家,开始制作影片,而那些落后的国家,则开始制作漫画,并计划将其拍成电影。从整体上看,由于文化的差异,各国对其身份的认同感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而也就形成了“仿效”的发展历程。

(一)文化相通的国家

霍夫斯泰德所说的“文化相近”是指那些快速形成并持续模仿同一种文化的国家,由于其自然地理、经济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方式、历史文化传统等原因,使其具有相同的民族文化倾向。

与美国相似的国家具有相当高的文化认同感,并产生了快速、持续的模仿行为。在互联网之前,由于地域上的距离对于文化的影响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最先发生的就是与美国相邻的墨西哥和加拿大。

在一九四一年,加拿大参考 DC与漫威的连环画,创作了一部名为“奈瓦雅”的女超人,这个女超人在美国出现“神奇女侠”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1975年,加拿大又一次跟随漫威电影“美国队长”的脚步,发布了名为《加拿大队长》的连环画。

1958年,墨西哥根据现实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将 DC “蝙蝠侠”形象融入其中,由此诞生了《桑托与邪恶的大脑》。之后,一些接近美国文化的国家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

在1953年,英国模仿漫威电影“美国队长”创作了一部连环画和一部电视连续剧“惊奇超人”。

在1964年,法国模仿 DC的“闪电侠”,为阿斯泰里克斯拍摄了一部连环画和一部影片。在1966年,日本模仿 DC的“超人”,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奥特曼”漫画,一个又一个的电视连续剧和电影。

同年,澳大利亚将《轰天奇兵》改编成美国冒险连环画的“骷髅奇侠”。在1973年,西班牙以 DC电影“超人”为原型,推出了一系列的黑白默剧,其中包括《超级洛佩斯》。

一九七八年,日本东映公司发行了“蜘蛛侠”系列专题片。1986年,菲律宾以“美国队长”为蓝本,拍摄了《杠铃队长》这部影片。

在1993年,一部名为《赛博六号》的阿根廷电视连续剧以漫威电影中拥有超自然力量的“变色龙”为主人公,同时也具有与“黑寡妇”相似的背景。

在网络时代,同质异质国家的模仿活动持续发展,其主要特点是模仿对象的数目不断增多,改编的力度不断加大。

比如,墨西哥于2001年发行了一部名为《桑托:地外文明》的新的桑托系列影片;日本于2004年发布了《斑马侠》一部模仿“蜘蛛侠”的影片;2010年,加拿大模仿漫威公司的《复仇者战队》系列,并在2016年,模仿“美国队长”系列,拍摄了《加拿大队长》系列。法国动画电影《瓢虫少女》于2015年上映,该电影以“蝙蝠侠”为原型,以超级英雄为原型;西班牙在2018年拍摄了一部名为《西班牙超人》的影片,诸如此类。

(二)文化差异的国家:

不连续地模仿不同文化的国家,也就是文化相隔很远的国家,因为国家体制、价值观、思维方式等方面的不同,导致了这些国家的民族文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由于美国的文化在不同程度上得到了不同的认可,因而出现了不连续的模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

首先,模仿的突飞猛进。像土耳其、俄罗斯这样的文化差异国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73年,土耳其影片《三巨头》以“美国队长”为主角,墨西哥“桑托”为主角,在伊斯坦布尔与“蜘蛛侠”展开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最终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个地球。

在这部电影取得成功之后,《蝙蝠侠》、《超人归来》、《疯狂女孩与三个超人》等电影也相继问世。土耳其在20世纪80年代开始“潜伏”,直到2018年才以漫威电影“雷神”为原型,以《伊斯坦堡的守护者》为题材,开始了一段轰轰烈烈的时期。

而土耳其也宣布,他们将模仿《复仇者联盟》,推出一部又一部的电影、电视剧、电子游戏和书籍,创造出一个充满了各种英雄故事的“超人宇宙”。

2009年,俄罗斯以“蜘蛛侠”为榜样,拍摄了《黑色闪电》,2017年,以“复仇者”为榜样,拍摄了《守护者:世纪战元》。其次,模仿的速度很快,但是不会持续很长时间。以超人的数目和作品的延续性为评判标准,我们认为,到现在为止,许多文化异同源国家出现的仿效,都是在接受传播后快速产生但不持久的仿效。

特别是,像《蝙蝠侠:侠影之谜》这样的 DC系列电影,在世界范围内大受欢迎,这使得许多欧洲国家,在文化上稍微落后一些,但是却有着完善的电影产业,纷纷效仿。

《女巫斗恶龙》是丹麦在2005年发表的一部以漫威“绯红女巫”为原型的漫画,并在2017年被拍成了一部同名电影;同一年,丹麦也模仿了“蜘蛛侠”的造型,拍出了《蚂蚁男孩》的影片。

二、仿效范式:著作权限制和拿来主义

从演化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同类型国家还是不同类型国家,都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打着文化同质性的旗号,“拿来主义”,也就是“用、存、毁”,也就是“占有”、“挑选”、创造美国的文化标志。[2]137从这个角度来看,“占有”、“挑选”、“创造”三个方面,都与其他国家在对待著作权问题上的差异相对应。

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美国的超级英雄影片中,存在着三种“拿来主义”的模仿方式:抄袭、翻拍和改编。

(一)抄袭的方式:

“拿来主义”“画老虎狗”在1974年《世界著作权公约》生效以前,电影业缺乏对著作权的认识,许多模仿的名著都在重拍、改编和抄袭中游离。因此,对于最初的模仿行为,如果没有标明原版出处,则可以归入无著作权的抄袭范本。

这一现象在文化异质国家很常见,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土耳其在没有得到允许的情况下,于1973年出版的《三巨头》。

《阿凡达》所开创的抄袭模式,“这不但使得土耳其影片中出现了越来越多采用美国超人的影片,甚至连全世界的影片都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模仿。”[3]首先是“超人”的原型和角色。

这部电影直接借用了“美国队长”和“蜘蛛侠”两个角色,并引进了“桑托”这个墨西哥同类电影中的主人公。

“制服”与“面具”是原小说角色形象中“超人”的识别标志。但在《三巨头》里,“美国队长”穿着一身西装,会讲一口漂亮的土耳其话,而且从来没有用过他那招牌式的护盾。

(二)重拍方式

稍作考虑的“拿来主义”比无著作权的抄袭更好,引入著作权的重拍就是对“挑选”的拿来主义的贯彻。

由于重拍的目的是“保持小说的主线不变”,所以重拍就像是一种“拿来主义”,没有经过深思熟虑就能达到的效果。

应该指出,在大多数情况下,不同文化的国家都会采取这一模式来模仿;对于同质国家而言,引入版权再复制是在互联网之前的点状传播阶段。第一,在重拍模式下,使用最多的是 DC电影中的“蝙蝠侠”“超人”以及漫威电影中的“蜘蛛侠”“美国队长”。

这一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超人”原型出现得最早,知名度最高,另一方面也是由于“超人”的“模仿”国家的主观要求。具体来说,主要有三种。首先,从“制服”和“话语”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一次文化图腾的建构。

在“美国队长”系列中,英国有“惊奇超人”系列,菲律宾有“杠铃队长”系列,还有“加拿大船长”系列,他们的“制服”都是以各自国家的旗帜为蓝本,以各自国家的旗帜为蓝本。而反观“超人”,则成为东道主国家的一种文化象征,以“话语”代替“制服”。

“超人”的“制服”采用了美国旗帜的红蓝两色基调,但是就像南非超人 Kwezi的创造者莱伊索·穆凯兹说的那样:“在构思初期,我仍然无法避免复制美国超人的设定。

我给漫画人物戴上了一层有弹性的布料,还给他们套上了斗篷,还有美国漫画里经常会出现的一些东西,但是这样不行,因为这与南非的情况不符。[6]因此,重制电影中的“超级英雄”常常通过“话语”来实现其文化图腾的写作。

中国香港电影最近有一部网络大片,这就意味着中国人也参与到了这部超级英雄的“模仿秀”中。应当指出,中国和美国两国的电影文化并不完全是一种“同质化”,两者之间也没有经过模仿、脱节、最后形成系统的历史发展机会。

纵观中国近几年涌现出来的《煎饼侠》、《雷锋侠》、《冰封侠》等“超人”影片,它们并不具备“超人”三个要素,所以不能算是“模仿”。这主要是因为美国“超级英雄”所提倡的“个人英雄主义”与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不符;二是中国的武侠电影一向以其独树一帜,讲究的是“侠义”和“以和为贵”,“动不动就毁天灭地”的幻想,与传统文化格格不入;三是在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中,经典神话里有无数的超级英雄,如孙悟空,哪咤,他们对模仿超级英雄影片并不感兴趣。

在“走出去”、“一带一路”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中国有必要构建起一套完整的、完全自主的电影文化系统,这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这一系统的文化输出和文化身份的建立,是决不能以“拟像”的形式来构成一种文化“景观”,并使之变成一种其他国家的象征。

参考文献:

[1] P.M.Elsass ; J.F.Veiga : Acculturation in Acquired Organiza- tion : A Forced - field Perspective [J] . Human Relations, 1994,(47) .

[2] 鲁迅.且介亭杂文 [A] .鲁迅全集 ( 第六卷) [C] .北京 : 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

[3] Derek Farac : How Spider -Man Became Istanbul's Greatest Crime Lord [EB / OL] .https : / /www.cbr.com / spider -man-istanbuls-greatest-crime-lord /,2020-08-29.

[4] 孙笑非. 超级英雄电影的叙事逻辑与秩序想象——— 以《蝙蝠侠》和《蜘 蛛 侠》系 列 为 例 [J] .当 代 电 影,2018, ( 11) .

[5] 张净雨.叠影重重——— 重拍片叙事策略研究 [M] .北京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7.

[6] 李颖浩.属于非洲漫画的超级英雄是什么? [EB / OL] . https : / / zhidao.baidu.com / daily / view? id = 162866,2019-09-30.

[7] 徐骞,张学东.论日本怪兽文化的产生与发展 [J] .艺术 与设计,2017,(2) .

[8]〔美〕马泰 · 卡林内斯库著,顾爱彬、李瑞华译.现代性的 五副面孔 [M] .北京 : 商务印书馆,2002.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