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华视听语言分析画面「声画合一意蕴清新论观看芳华电影的音乐心得」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00更新:2023-04-30 03:19:37

#影视杂谈#

我们知道从符号学的角度对影片歌曲进行解读,影片歌曲有能指和所指两层含义,能指是指前文所分析的歌曲运用到电影中去,在电影中表达出歌曲的直接含义,而所指则是由于歌曲的意象、创作背景、风格及其与剧情相联系所彰显出的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文化内涵主要来源于意识形态层面的诠释,其中包括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方式、集体规范等。“芳华”中的歌曲与电影相互交融,彰显出深层的文化内涵。

(1),歌曲与影片交融,折射时代价值与审美的变迁从《芳华》中的歌曲和电影中,可以发现,影片中所选取的素材来自于历史长河中的真实人物,其作者有意识地将艺术创作与政治需要相联系,从而推动社会的发展。

在这样的社会语境下,音乐家们坚持艺术创作为政治服务的宗旨,注重歌曲内容的政治功能和社会功能,饱含激情地赞颂了社会主义、爱国主义、英雄人物和雷锋精神。当时,全国各地的各行各业都在学习雷锋精神和英雄人物,倡导以国家、社会和集体利益为绝对化的标准。文工团所编排的曲目都是讴歌英雄人物的时代主旋律歌曲,如《英雄赞歌》《当兵人》《军民团结一家亲》等,由影片大量运用的红色经典曲目中可以看出当时社会的政治气氛之浓郁,民众之大众化,同时也是人们对那个时代所拥有的价值取向和大众文化的认同。

而一方面是文工团每天不断演出的革命歌曲,一方面是以助人为乐为己任的“活雷锋”刘峰,这正是当时社会价值与大众文化所推崇的具象化体现。影片中的歌曲和剧情融为一体,折射出那个时代的青年人对革命理想主义的价值追求,同时也充分展现了那个特殊时代的社会审美心理。[7]故事发生在文革结束、改革开放到来的历史转折期,青年一代受“文革”的戕害,开始怀疑和彷徨这个价值体系,在“改革”大潮的涌动中对时代进行着思考。

若说《绒花》让曾经饱受激情的那个红色年代里热血沸腾的少年们缅怀起了他们充满政治色彩的风花雪月式的浪漫青春,那么《情深谊长》则是一股惊雷般的改革之潮掷向那个年代青春表达的,惊醒了被压抑和隐藏着的荷尔蒙情愫,激起了个体的青春觉醒,这明显地有悖于时代宣扬的爱国爱党、崇尚英雄、学习雷锋的价值取向,同时也是对那个特殊时代社会审美心理的一次撞击。影片在展现那个红色激情年代的同时,也反映出社会价值观念和社会审美心理在向着二元化形态转变,开始倾向崇尚金钱和权势。片末交待的郝淑雯和陈灿门当户对,陈灿下海经商成为富翁;林丁丁贪图虚荣嫁给了海外华人;唯有善良的何小萍和刘峰依旧保持初心

(2)歌曲与电影融合,体现了对集体主义下个人要求的反思。刘峰因《侬情万缕》而成为第一个对抗社会价值观的人。他主观上承认了时代的价值观,但却被歌曲激发了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参考和处理经验的情况下,他告白并拥抱了林丁丁。然后,英雄和雷锋跌入了神坛。公众的普遍心理是,如果一个好人做什么都是好的,一个坏人做什么都是坏的,那么像刘峰这样的角色怎么能恋爱呢?难道这不是一件可耻而恶心的事吗?你不能接受这个事实。因此,刘峰不仅接触到了林丁丁,也接触到了公众的审美界限,被组织和以前的亲密战友所抛弃,并被判定为“流氓”。只有边缘人物何小萍被集体抛弃,独自告别刘峰。

这时《告别》的声音有更多的不舍和对集体的失望。这一情节暴露了集体主义对个人青春的抑制,批评了这种抑制对人物命运的残酷影响。当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发生冲突时,我们怎样才能在群众面前处理个人的合理需求?这是这部电影带给人们的思考。

(3)歌曲与电影融合,体现了对人性的深刻反思。在这个年代,每个人都愿意为祖国奉献青春,难道每个人都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吗?电影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表白”事件的主角林丁丁在案件中无情地谴责刘峰,以确保他能自卫,而自私的她却在慰问表演中深情地演唱着“英雄赞歌”;曾经帮助过他的战友在刘峰被定罪为“流氓”后,毫不留情地把他与自己分开;何小萍认为自己是一个充满正义感的文艺团体,本来会受到尊重,但却处处受到排斥和虐待;郝淑雯在文艺团体中处处刁难何小萍,窃取了她最好朋友的爱情,但她在多年后却受到了刘峰的骚扰,并帮助了他。这说明了人性的复杂性,体现了这部电影对人性的反思。

总而言之!优秀的电影歌曲可以提高电影的艺术水平,帮助讲述故事,而且,电影的播放也促进了歌曲的传唱。冯小刚在《芳华》中仔细挑选和巧妙地利用了歌曲。每首歌都是在情节中必要的地方出现的,这与电影的情节相辅相成,提高了电影的艺术水平,赢得了观众对电影的高度评价。总之,电影结合歌曲来表达对美好青春的记忆,反思历史,体现了深刻的文化内涵。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