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爱情「毛姆阿赤爱情到底是什么它存在么」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61更新:2023-05-01 02:55:05

最近读书会选了毛姆的短篇小说《阿赤》,讲的是一个失意男人来到南太平一个小岛,因为岛上的一段美好爱情故事,爱上故事的女主角,手段用尽追上女神,平凡生活30年后,和曾经美好爱情故事男主角再次相遇的故事。

书名阿赤就是那个美好爱情故事里的男主角,毛姆倾尽了所有美好的词汇来描绘这一段美好爱情,一个远方来的白人帅哥阿赤和岛上花儿一样的土族靓丽女孩萨莉,一见钟情,即使语言不通也爱的死去活来。

直到有一天来了一艘船,阿赤说上去换点烟抽抽,从此一去不回,留下萨莉在岛上一遍又一遍哭的死去活来,日渐消瘦,甚至生下了一个死婴。

而此时另一个男人尼尔森来到了岛上度过生命最后的半年,被阿赤和萨莉的美好爱情故事所震撼,觉得世间竟有如此美好的爱情,于是也想要,就开始对萨莉进行追求。

追了好久好久,手段用尽,当然萨莉最终还是被动嫁给了他。

30年后,那个去换点烟一去不回的阿赤,再次回到小岛,三个人在曾经的小屋见面。

此时一身肥胖粗俗的阿赤再也不是曾经翩翩美少年,身体肥圆邋遢的萨莉也被岁月遗忘在了日常琐事里,而那个费尽心思追到萨莉的人,也突然发现自己追求的美好爱情根本不存在。

这个故事直接否定了“爱情”,不管是阿赤和萨莉年轻时那种只存在于幻想中的美好爱情,还是死心塌地用尽心思追求到的爱情,最后都不长久。

前者两个人语言不通,与其说是灵魂吸引,不如说本质上就是性的吸引,两具年轻的身体遵循本能的冲动,在一个小岛上,一个没有世俗压力的地方发生了一段美好的,无忧无虑的爱情。

如果说把这种爱情和梁山伯祝英台,和茱丽叶罗密欧的爱情去比较,也可以看出毛姆的观点——纯真的爱情只能发生在理想的极端条件下——要么外部压力足够大,大到让你忽视对方身上的缺点,忽视世俗生活的琐碎,像梁山伯和祝英台。

要么生活环境足够的理想化,比如在太平洋的小岛上无忧无虑,不用担心社会压力,不用担心物质基础,只要像两只动物一样,感受纯粹的性吸引就行。

这种爱情,才配得上毛姆用的那些华丽的辞藻,才能让一个将死之人听了以后,心中燃起我也想要的冲动。

而将死之人尼尔森,这个三人中追求女神的人,其实就是我们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想象一下,现在多少人被童话中公主和王子的爱情故事所感动?又有多少人被韩剧和电影里,加了各种滤镜的爱情所感动?从而心中涌现一股冲动——我也想要。

想要这样的爱情,继而想要去追求你心目中的那个所谓对的人,也许路程漫长,过程挫折,还不一定成功,也许最后成功,却发现现实的爱情根本不是如此。

王子和公主的爱情为什么如此美好?因为作者收尾收的早。

罗密欧和茱丽叶的爱情为什么能如此美好?因为他们死的早。

一旦我们去追求美好爱情,就会步入尼尔森的步伐,这既是我们每个普通人心中对爱情的追求过程,其实也给出了爱情的另一个定义——爱情,本质上是一个人为了追求心中缺失那部分。

最后那份缺失的东西会找到么?当然没有。

已经有太多鸡汤告诉你,只有自己过的好的人,才能在两个人的亲密关系里过的好,而不是反过来。

爱情很难去治愈一个人,如果你觉得一段婚姻治愈了你,要么是你自己本身的成长,要么肯定是有一方付出了更多,有一方包容了更多,有一方在背负,在潜行。

所以毛姆的《阿赤》讲完两种爱情后,就在30年后的一个节点告诉你,这两种爱情其实都不永久,他们只是一时一刻的欢愉,一时一刻的自我记忆。

只是有些记忆属于两个人,而有些记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就像尼尔森一样,从自己对女神的偏执,到最后觉得并不是自己需要的,这个过程中女神是谁不重要,自己怎么编织故事最重要。

也许你看完这本小说以后,会对爱情生出一种恐惧感,一种对于爱情幻灭的恐惧,也是一种对于自己“高要求”人生追求产生怀疑的恐惧。

不过也不用担心,毕竟爱情这个东西太抽象了,与其去各种怀疑爱情的存在,不如尝试去给爱情重新换定义,只要定义换得快,爱情就能永远存在。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落实到具体的生活里,就是两个人生活方式的交叉重合部分,这重合的部分有美好协作,也有情感共鸣,当然也有冲突和折磨。

这是人性的常态,你可以关注美好的部分然后把它定义成灵魂伴侣,也可以关注冲突的部分,说他人即地狱。

当然,你还可以选取一部分甜,一部分苦,搭配调和成自己喜欢的比例,然后把它叫做爱情。

当你有了爱情,就可以去享受爱情的甜了,留下那些没有爱情的人,比如我,继续啰里啰嗦研究爱情的苦。哈哈哈哈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