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解析「看完孤味我并没有觉得释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59更新:2023-05-01 06:39:18

文 王中中

宁愿一辈子不和解,也别让他人替自己释怀

最近有个小发现,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新一代台湾导演们的处女作都挺亮眼的。

2月份,Netflix上线了两部台湾电影《孤味》和《同学麦娜丝》。后者不用多说,导演黄信尧的出道作《大佛普拉斯》至今依然可以入选我个人最喜欢的华语电影Top 20。

黄信尧这两部电影,在我心中的排位都非常片如其名。《大佛普拉斯》是加法(plus),《同学麦娜丝》却很可惜做了减法(minus),只能怪自己看完《大佛》后期待值太高了吧。

说得很对,现成观后感。/ 《同学麦娜丝》

和《大佛普拉斯》一样,《孤味》也是导演许承杰根据自己曾经拍过的短片剧本改编而成的长片。而《孤味》的故事灵感来源和人物原型,是他的外婆。

在人人都更注重探索自己内心宇宙的当下,像这种狗血八点档的“婆妈家庭剧”其实已经很少见。

林秀英是台南赫赫有名的餐厅老板,在丈夫无声无息地离家后,靠着卖虾卷独自抚养三个女儿长大成人,不仅把虾卷从路边摊卖到开餐厅,三个女儿更是成就非凡。

有趣的是,都叫“英子”的母亲,却指向两个截然不同的故事和人生。

眼看就要苦尽甘来,林秀英却在70大寿当天接到丈夫离世的噩耗,在替这位有名无实的丈夫筹办丧礼的同时,竟意外迎来了另一位陪伴丈夫度过晚年的女人,令她不得不再次面对内心埋藏已久的怨怼。

从一场丧礼开始,闹剧不断上演。这是一部可以被简单粗暴打上无数“标签”的电影,或者说它是映射原生家庭问题的集大成者:渣男抛妻弃女、原配大战小三、女儿全员加入“父母皆祸害”小组……

《孤味》的既视感无处不在。剧情发展像《饮食男女》,叙事风格像《海街日记》,人物关系也有点像《血观音》,连结尾的内核升华都非常熟悉:放下执念怨恨,和自己达成和解。

有些场景还像小津安二郎。

作为2020年台湾最卖座的本土电影,《孤味》的宣传风评通常都有一句话:这是每个家庭都曾有过的故事,每个走进戏院的人都能从中找到他们家庭生活的缩影。

许承杰写出《孤味》,是因为怀念去世的外婆,可以说这个故事寄托着他的一种愿望。而《孤味》最终无意识呈现出来的,是在男性完全缺席的视觉下,不同年代的女性的怨望。

《孤味》的口碑赢在“身同感受”,这亦是让我最如鲠在喉的一点。

“都是为了你好。”

现实中,许承杰的外婆的确是和他外公的情人一起办的丧礼。和电影情节不同的是,当年外婆一直无法平息怨气、无法原谅离家多年的外公,就在告别式当天早晨,外婆打电话给许承杰的妈妈,说她不想参加外公的告别式,就让外公的情人去参加。

多年后的一次机缘之下,外婆这才向许承杰坦言,她打的那一通电话其实是希望有人能劝她去。“等到我外婆这样跟我们讲的时候,我就觉得她应该已经想清楚了,她觉得那件事情都过去了。”

所以电影最后,“释然”的外婆给自己唱了首歌:人生的味酸甘甜,春夏秋冬随风去。清风吹拂泪珠滴落,花开花谢芬芳依然。

“亲爱的秀英小姐,今日天气晴朗,我的眼前一只蝴蝶飞舞翩翩,我希望它能将我这和煦的阳光带到你的窗外。”

但正如片中女儿们和强势母亲之间爆发的那场骂战,“我们没有办法代替父亲向你道歉”。现实中希望往事翻篇的外婆,真的能够简单放下,而不是心酸无奈吗?

《孤味》的圆满,是导演许承杰和自己的和解,他亦同样没有办法代替外婆放下纠缠一生的爱憎痴。

填满遗憾有无数方式,达成和解不是唯一的完美结局。

我们有不原谅的权利,放下自我感动,这才是真正的自由。

选择放下与否,和结果好坏无关。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