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的意思「新火相传新辉煌|凡人微光动情书写」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4更新:2023-05-01 12:10:52

“广州日报是广州人民的报纸”!这是广州日报的初心和坚守。城市的精彩美好,是由千万人共同绘就。我们关注小家冷暖,也从小人物故事中捕捉光芒,70年执着不变,用真心真情去书写、去守护。

1952年12月1日,广州日报创刊。创刊词中的一句“广州日报是广州人民的报纸”成为70年来广州日报人的初心和坚守。我们不仅放眼寰宇,将足迹印满世界各地;我们也关注小家,在小人物的悲欢里捕捉耀眼光芒。城市的成长,是个人成长的总和;世界的美好,由千万人的梦想共同织就。用真心真情去书写和守护,是我们70年不变的执着。

楼顶上的求婚仪式

2021年7月12日,一场特别的求婚仪式在珠江之畔的广报中心进行。此前,广州刚和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经历了一场鏖战。广州市妇儿医疗中心护士邹雁冰和广州环投从化公司主值班员胡嘉侨,取消了婚姻登记预约,双双投入抗疫。出发到荔湾区高风险区支援之前,邹雁冰在朋友圈对未婚夫喊话:“兄弟,我们改日再结(婚)!”他们的故事经过广州日报挖掘、独家报道,并通过网络传播后,在全国获得巨大反响,无数网友发来祝福。当“疫”后天晴,两人的人生新阶段在广报中心掀开扉页。

疫情形势稳定后,广州日报为抗疫一线人员制作了一首原创歌曲《我见过你》,邀请“改日结婚的兄弟”冰冰与小胡参与拍摄。在得知小胡求婚的小心思后,制作团队决定改变拍摄方式,帮他完成这个惊喜。

广州塔和珠江见证了当晚的浪漫与惊喜。在双方亲友、同事祝福的目光中,冰冰受邀来到广报中心的天台。“冰冰,你知道吗?这段时间来,你黑了。”“钢铁直男”小胡求婚的开场白,把所有人逗笑了。随后小胡甜蜜告白,单膝跪地,冰冰点头应允;小胡从兜里掏出一枚戒指,郑重地戴在了冰冰的手上。

“感谢广州日报关注我们一线人员”是邹雁冰经常说起的一句话。她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州日报对各行各业防控一线工作者进行了全面的报道,细心捕捉平凡中的闪光点;自己和小胡作为代表被报道,获得了许多祝福和打气,汲取了鼓舞和动力,时时激励着自己在工作岗位上努力奋斗。

“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许多广州人都不会忘记2010年的高考季。那一年的6月8日,高考第二天,《广州日报》封面刊登了一张母子的图片:妈妈一个人抱着儿子奔向考场,戴着眼镜的儿子紧紧抱着妈妈。这张以“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为题的图片,讲述着单身妈妈照顾脆骨病儿子20年的故事。因病痛开始、靠亲情维系的母子情,通过报纸传递着温暖。

这个在考场门口蹲守时偶然捕捉的场景,被广州日报记者用细腻文字延展成一个感人故事。6月14日,《广州日报》A3版今日热闻用一整版报道了“抱子妈妈”龚桂花和儿子刘志勇相依为命近20年的故事。儿子八年的求学路,龚桂花每天抱着他上学、放学,“从一楼到三楼,共44级台阶,下楼出外打工、上楼回家照顾儿子,岁月在这44级台阶当中悄然流逝。”

日前,广州日报记者电话回访了龚桂花,她谈笑声中透出乐观。她回忆,当年为了让儿子完成学业,自己辞去工作,“希望能照顾到他读完中学、大学,让他多学文化、多长见识、多和同学们接触。那时阿勇的老师都说,我看你真的好辛苦啊。我说,哎,辛苦都不怕,值得了!”

经过广州日报系列追踪报道,这对母子被更多人知晓。在社会各界帮助下,母子二人的生活获得改善:二人住进了金沙洲新社区的廉租房;勇仔考进大专,热心人赠送了一台电动轮椅,校方免除学费,还为母子俩提供了宿舍,给龚桂花提供了工作,让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儿子……

“人家帮助过我,我又要帮助回别人,(帮人)好开心的。”2015年,龚桂花成为了一名社区志愿者,在照顾儿子间隙,上门探访孤寡老人、困难家庭,“居委的人经常招呼我去:‘来玩下、倾下偈啦’。我什么都能做,烘焙、插花、包粽子,织毛衣、送给困难家庭。”“最近居委打电话给我,说要和社区服务中心搞活动,叫我去煮饭给那些老人家吃喔。” 说起这件事,龚桂花感到特别高兴。

刘志勇母亲抱着他进出考场。

一字一句饱蘸真情实感

同样是反映母子间真挚的感情,广州日报记者还记录过许美云和张云峰的故事:小学老师许美云倾全力与身患绝症的儿子张云峰共同对抗病魔,同时将儿子培养成具有良好心理的好少年。小云峰最终带着许多人的爱意与关怀,同时也带着对自己生命价值的满足感走完人生历程。

1996年4月,广州日报原常务副总编辑、时任政文部记者黄卓坚得知上述新闻线索后,立即深入采访。当她和许美云面对面,听后者讲述母子两人的感人故事后,作为一名记者、一名母亲,她和采访对象深深共情。回到办公室后,她含泪一气呵成写完了通讯《下辈子,我们还当母子》。稿件在《广州日报》上一字未删地刊发,因为“没有人舍得删”。

这篇关于许美云和张云峰的文章传达了至真至美至善的情感,让许多人动容。文章见报后一连几天,黄卓坚被从四面八方打进的电话“包围”。一位母亲表示,她有两个儿子,如果许美云愿意,可以领养一个。

广州日报关注小家,书写下一个个动人的小人物故事。广州日报关于新疆孩子阿不都流浪广州街头、被市民发现与照顾并帮忙寻亲的报道,在上世纪90年代引起了强烈反响。报道的线索,来自于寄到记者案头、用“救救孩子!”几个大字开头的读者来信。信中反映,有个孩子在当时芳村区的东塱乡流浪。由于他年纪小,又不大懂广州话,无法问清他的家在何方;寒冬将至,大家都担心,孩子将怎样过冬。

接信后,记者立即赶到东塱乡,整整找了一个小时,才在村中的小学校门口见到孩子。真挚的关心、耐心的引导,让孩子慢慢放下警惕,但他对于自己的名字、家在哪里等问题仍然缄默不语;在走访中,记者了解到村民们在前半年东家衣、西家饭地帮他度日,成为孩子的亲人。在追踪报道中,广州日报记者联络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广州办事处,为孩子找到临时落脚地。经过努力,终于在距广州5000多公里外的新疆阿克苏地区乌什县找到了孩子的亲人。

后来,《人民日报》为此刊登题为《一个不断延伸的动人故事》的长篇通讯,珠江电影厂根据该故事推出儿童故事片《广州来了新疆娃》,故事至今仍为人传颂。

▎守护世间真情

1993年11月起帮新疆娃阿不都寻亲

1996年4月刊登《下辈子,我们还当母子》

2010年6月报道“抱子妈妈”的感人故事

2021年7月策划改日结婚的战疫“兄弟”求婚仪式

2022年8月推出《穗月留声》栏目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伍仞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马俊贤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