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鬼子来了》「鬼子来了全员实力派没有他们姜文也讲不好那个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97更新:2023-05-01 14:52:45

23年前,《鬼子来了》出世。

导演姜文用独特的视角,将尤凤伟的原著《生存》进行了颠覆性的改编。

影片把矛头直指国人弱点,重置了人与战争的关系表达,将更多的忧患意识注入影像化的故事之中。

它成了华语电影的一个标杆,随便哪一个榜单前列,必定有《鬼子来了》的身影。

看过影片的人,无不赞叹姜文的导演才华。

然而一部电影,终归离不开演员的表演。

《鬼子来了》里,除了姜文饰演的主角马大三,还有个个出彩、形象鲜活的配角。

一刀刘(陈强饰)

凭借《红色娘子军》中的南霸天一角,陈强获得了第一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配角奖。

几十年的演员生涯,陈强专攻配角,说他是配角之王,毫不过分。

出演《鬼子来了》时,陈老爷子已经81岁,他在片中却还可以骑毛驴、耍大刀,一点也不含糊。

除了一刀刘最后几个后手翻实在是做不了,其他戏份他都亲自上阵,拒绝使用替身。

“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没想到我一世英名,竟毁于一旦,老天,你睁睁眼吧!”

剧情上,刽子手一刀刘的作用很大。

一刀刘闪转腾挪,一番操作之后,竟弃刀逃走。

连前朝的刽子手都不敢对日本子下手,这让挂甲台的村民们彻底放弃了杀掉花屋小三郎的想法。

跟其他配角的真实朴素不同,一刀刘本身带有传奇色彩,他的身上跟着传说,也寄托着挂甲台众人的期望。

为了配合电影的整体风格,陈强在《鬼子来了》中的表演较为夸张,带有浓厚的漫画风格,与他以往饰演的所有反派人物和喜剧形象都不一样。

陈强的演法,极为符合一刀刘前后不一的强烈对比。

董汉臣(袁丁饰)

中分头,骑自行车,点头哈腰,张口闭口都是“太君”,标准的汉奸造型。

但董汉臣这个汉奸,又跟以往影视作品中的不太一样。

影片中的董汉臣,并没有为虎作伥的具体行为。他只有一个立场,就是活着,夹缝中求生存。

在他的翻译之下,汉语和日语的沟通不畅,制造了很多笑点。

也是在他的翻译之下,一次次冲突被平息。

董汉臣的嘴, 成了挂甲台村化干戈为玉帛的良方,同时也推着剧情继续走下去。

他怕中国人,更怕日本人。

董汉臣身上,似乎能够看到一丝底线,在他安全的时候,偶尔会站在中国人一方。

可是他的底线,作用微乎其微,无法左右整个事件的结果。

“他在笑!”

“报告长官,他确实在笑!”

从银幕外观众的笑,到围观行刑者的笑,董汉臣完成了任务。

他被枪决,结束了一场滑稽戏,也结束了他可悲的一生。

饰演者袁丁,吉林长春人,早年到日本留学,精通日语,后来留日发展,进入到NHK电视台从事导演工作。

袁丁是很有才华的一个人,拍摄过多部优质纪录片和专题片,1999年受姜文邀请短暂回国,参拍了《鬼子来了》。

疯七爷(陈述饰)

疯七爷这个角色,姜文本来想用老演员李纬,但当时李纬的身体状况不是很好,这时有人向他推荐了陈述。

姜文跑到上海与陈述商谈,那时陈述尽管年近八旬,但身体依然硬朗,看到姜文担心自己的年龄时,他出人意料地当场做了一个倒立,把姜文惊得目瞪口呆。

到外景地试镜时,陈述发挥出了自己“千面人”的优势。

他根据剧本描写的人物形象,拿掉了自己的假牙,剃去一半头发,又在脸上画上了老人斑,穿好戏装便去敲姜文的房门。

姜文一见再次被惊着了:“你找谁?”

当他看出是陈述化妆时,高声大笑,佩服万分。

影片拍摄过程中,陈述和饰演刘爷的陈强这对老战友性格完全相反,两位老先生一动一静,陈强平时不太说话,而陈述却很幽默,经常给大家讲笑话逗乐。

片中疯七爷看到鬼子屠村时在房梁上取枪那场戏,陈述没有用替身,而是亲自完成,这让姜文十分感动。

拍完《鬼子来了》两年后,陈述在上海排练话剧时突感不适,回到家后出现口歪眼斜、大量出汗等症状,送到医院被确诊为中风。

姜文去看望他,陈述见到他第一句话就说台词:“王八操的!日本鬼子都不是人!”

这让姜文特别惊讶,临走前听陈述的家里人说:“老爷子记忆不好了,好多事都忘了,你那电影却还记得。”

花屋小三郎(香川照之饰)

大和田常务在《鬼子来了》中的戏份很多,说到他,就不得不提到影片DVD版本中的一个花絮——“花屋小三郎重返挂甲台”。

导致挂甲台屠村惨案的花屋小三郎,在几十年后成为中日友好使者故地重游,在电视台摄制组的陪同下来到了“鬼子来了”的事发地,现场缅怀往事,回首当年。

他先是来到当年对马大三行刑的法场,回忆并重演当时的细节,又和马大三之子贾光复见了面,对其下跪致歉。

他在烽火台拍照留念、洒酒祭扫,同时表达了对于他当年残害中国军民行为的忏悔,从他的眼神中,可以看出他深深的悔过之情。

尽管已经过去了几十年,但花屋小三郎还是能够清晰地说出他当年在这里学会的那几句中国话:“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

在拍摄这场戏时,除了饰演花屋小三郎的日本演员香川照之,以及随行的电视台工作人员,其他的围观群众并不知情,他们真的认为这是一次真实的采访活动,而这也是这段影像被称为“伪纪录片”的原因。

片中为花屋小三郎做翻译的,并不是当年的董汉臣,因为董汉臣已经在正片之中被处决了。在这里饰演翻译的,是时任《人民中国》杂志社副社长的王众一。

这个片段是彩色的,原本姜文是想把他放在马大三被砍头之后、影片由黑白转为彩色的后面作为结尾,但考虑到影片长度、观影效果和前后节奏的呼应等问题,就没有使用到正片之中。

正片中,香川照之的表演有三个层次。

开始花屋小三郎手脚被束,不得施展,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占领了他被洗过的脑子里的高地。

“大哥大嫂过年好,你是我的爷,我是你的儿”,时而凶狠,时而轻蔑。

被马大三他们养了半年,求生的欲望又抢回了花屋意志力的主导权。

此时他原本农民的样貌,渐渐恢复。

而到了“与狼共舞”宴会那天,花屋小三郎喝得迷迷糊糊,再次被枪口提醒,他是一个残忍地日本兵。

影片拍摄时,香川备受姜文的“折磨”,常常被绳子捆着或者被装在麻袋里,一待就是一天。

不过他在回到日本之前还是表示,如果再次接到邀请,他还是会来中国拍戏。

在那之后,我们在《暖》和《拉贝日记》中都看到了香川照之。

日本兵(泽田谦也等饰)

《鬼子来了》开拍前,三十几位日本演员被送到北京郊县密云的一个武警训练基地,接受军训。

他们穿着日本军服,每天练立正、稍息、正步走。

姜文对饰演酒冢队长的泽田谦也说:“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队长,吃喝拉撒睡都由你管!”

于是这批特殊的“日军”们,整日在中国军营里晃来晃去,训练时还和武警互相较劲,声音比人家喊得还响。

如此“猖狂行径”终于惹恼了一位前来视察的领导:“哪来的鬼子,给我滚!”

这三十几位日本演员,一部分是在北京各大专院校读书的留学生,一部分是姜文千里迢迢从日本演员公会的花名册中挖来的。

有了这两个礼拜的军训,演员们对日军都有了切切实实的感受。二十几个人,就像一个小团体,泽田俨然就是小头目,总是处在众人的中心位置。

在影片中扮演他的勤务兵的留学生,更是进入角色中了,时时跟在泽田身后,点头哈腰,处处为“上司”跑腿服务:要抽烟,赶紧点烟;要喝酒,赶紧斟酒,没有了还要小跑着去买。

不包括合拍片的话,如此大量使用日本演员,可以说在中国电影史上并无他例,姜文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追求真实。

这些日本演员,无一例外都是战后出生的,对那场战争,知之甚少。姜文在细节上如服装、语言、动作的了解,却比他们都要清楚。

每次拍到一定阶段,姜文就会让大家看片花,讨论是否真实,有没有漏洞。

成片后,姜文的镜头中,他们真的变成了鬼子。

六旺(李丛喜饰)

“我出了村,就过了河;我过了河,就上了山。我上了山,就进了城;我进了城,就去了药铺,我去了药铺,就找了李麻子。”

一套车轱辘话下来,马大三永远不会再见到五队长的身影了,那个“我”成了谜。

影片的人物设定中,二脖子是一个嘴比棉裤腰还松的人,而六旺则是个碎嘴子。

常常忘乎所以,不分场合想说就说,他爹总是因为这点骂他。

如果说酒冢猪吉早就策划好了屠村惨案,那六旺安抚他的“摸头杀”就是点燃了信子。

饰演者李丛喜,是本片的制片人之一,非常喜欢演戏,很多电影中都看到过他的客串。

刘奋斗的处女作《绿帽子》,李丛喜还是主演,他和廖凡一起拿了个新加坡影展的最佳男演员奖。

五舅姥爷(丛志军饰)

演员丛志军,常年在话剧舞台耕耘,影视作品不多,塑造的人物形象却个个经典。

《愚公移山》MTV中的愚公,《菊豆》中的族叔,《笑傲江湖》中的曲洋,《求求你表扬我》中的杨胜利,还有这位五舅姥爷。

五舅姥爷,名叫赵紫轩,从名字就能看出来,这是一个有文化的人,识文断字,肚子里有墨水。

他是村里德高望重的老者,拿事儿的,定事儿的,年轻一辈遇到事情总会找他定夺。

对待村外的来者,即便是日本鬼子,五舅姥爷也是力求以礼相待,以德服人。

实际上,五舅姥爷对当时中国的形势了解不多,在商议事情时,更多的时候是在征求别人的意见,他自己其实并没有主意。

“那么地”是他的口头禅,每次作出决定,五舅姥爷都是以疑问的语气说出。

五舅姥爷的人物塑造上,着重一个“愚”字,丛志军完成了姜文的要求。

此愚非彼愚,五舅姥爷的愚和愚公的愚,天差地别。

八婶子(陈莲梅)

如果要在《鬼子来了》之中选一个最喜欢的配角,我一定会选八婶子。

八婶子的身上带着评戏的范儿,关内外结合部农村妇女的经典形象,肚子里有的是俏皮话和套路词。

“我行得端,走得正,到哪他都得高看我一眼!”

“人怕见面,树怕剥皮,今儿啊,我这老脸也不要了”

明哲保身,是八婶子的立命之本。

事不关己,是八婶子的生活法则。

她守着精神胜利法,在沦陷的村子里活了八年。

而一曲小调,也没能让她躲过杀身之祸。

演员陈莲梅,表演状态自然,极为接地气。

可惜的是,这位老太太没演过太多影视剧,要是能再多塑造几个人物就好了。

鱼儿(姜宏波饰)

《鬼子来了》是姜宏波毕业后的第一部电影,片中她不是只有开场那惊鸿一瞥值得留意。

“别歇着”,喊这句话的同时,鱼儿也用行动让马大三别点灯。

马大三执意不从,结果灯光招来了“我”,也让这个荒诞的故事有了开端。

《鬼子来了》从头到尾,都没打算让人提起气来,对国人来说它实在过于压抑。

其实姜文没有彻底放任这压抑,鱼儿的善良和淳朴,她肚子里的孩子,都代表着希望。

前文提到,马大三之子后来和花屋小三郎见了面,也就是说,鱼儿没有死,她生下了马大三的孩子。

只是姜文非常狠心,从村子被烧到马大三被行刑,他再没给过鱼儿一个镜头。

《鬼子来了》密度大,出场人物非常多,除了以上几位,还有美术师蔡卫东饰演的二脖子,编剧史建全饰演的四表姐夫,副导演李海滨饰演的“我”,编剧述平和姜武饰演的行刑大兵。

感叹故事真好、回去要编拿人段子的两个说书人,由贾幼然、王义和饰演。

吴大维饰演高长官,公审大会上,他说出了全片最长的一段单人台词。

抛开导演姜文的调教,无论是老艺术家还是新人,或者是制片人、编剧、美术等非专业演员,能够完美还原故事中的人物,少不了他们自身对电影艺术的理解。

《鬼子来了》,不是喜剧。

它荒诞的定位,才让它有了喜剧的色彩,也成了姜文思维的表现形式。

喜剧需要幽默,幽默需要气氛,气氛上不来,谁也搞不出笑。

《鬼子来了》中,每一个演员都不可或缺,他们共同烘托了荒诞的黑色幽默气氛,为这部影片成为一代经典贡献了自己的作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