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到底该不该生孩子「观何以为生有感穷人该不该生孩子」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62更新:2023-05-02 01:45:25

文|凉公子说( lgongzis)

最近,黎巴嫩的一部电影《何以为家》在内地上映。

这部获得第71届戛纳电影节评审团奖和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电影,一上映就获得了广泛好评。目前,豆瓣评分已高达8.9分,并连续三周获得“一周口碑榜”冠军。

这是一部根据黎巴嫩真实故事改编的催泪电影。影片原名《迦百农》,取自《圣经》。迦百农本是《圣经》中耶稣开始传道的地方,位于今天的以色列加利利海附近,但现在已成为一片废墟。“迦百农”,正是影片所表达的那种“失序”与“混乱”的代名词。

我要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影片的开端。在法庭上,瘦小的赞恩站在原告席,垂着眼眸。法官问他,“你今天为什么站在这里呢?”赞恩:“我想起诉我的父母,因为他们生下了我。”

随着赞恩的讲述,镜头移到了黎巴嫩首都贝鲁特的一个贫民窟中,赞恩与父母兄弟姐妹七口人一起挤在一个破旧的阁楼里。父母是来自叙利亚的难民,没有工作,只能做一些投机专营的事情为生。因此,年仅十二岁的赞恩,表现出超出同龄人的成熟。他四处挣钱、照顾小孩、处理家事。但即便如此,还时不时受到父母的辱骂和殴打。

最让人心疼的是,小小年纪的赞恩,一眼就看出了房东儿子阿萨德对妹妹萨哈的“心怀不轨”——把阿萨德送的东西扔进了垃圾桶。他发现妹妹萨哈来了初潮,像个母亲一样,带妹妹到公共厕所,一边帮她洗内裤,一边让她保密,因为在这里女孩来了初潮,就可以嫁人了,现在阿萨德一直觊觎她,狠心的父母肯定会将妹妹嫁给他,以换取房租。

赞恩给妹妹偷来卫生棉,让她偷偷使用。然后开始谋划帮助妹妹逃跑,远离马上就要到来的“火坑”。但是,这一切还是晚了,赞恩的父母还是发现了,他们与房东谈好了条件,强行把妹妹送去了阿萨德家,以此换来了房租。

赞恩万念俱灰离家出走。他到处找工作,没有人要他。直到遇到拉希尔,一个黑人清洁女工收留了他。拉希尔是来自埃塞俄比亚的难民,有一个私生子尤纳斯,赞恩负责在她上班时帮忙照顾。在这里,赞恩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温暖。

赞恩为了不让尤纳斯哭,把镜子放在窗户外面,反射出邻居家电视里正在播出的动画,自导自演的给尤纳斯配音,尤纳斯开心的手舞足蹈。晚上,拉希尔从店里偷来半个生日蛋糕,“一家人”吃的津津有味,赞恩第一次露出了微笑。

可那份快乐很快就没有了,拉希尔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被关进了监狱,赞恩被迫带着尤纳斯开始流浪之旅。最终,因为赞恩抚养不下尤纳斯,只能把尤纳斯卖给一个看起来像好人的阿斯普洛,让他帮忙找个好人家。

赞恩回到家,希望拿到自己的身份证明,逃到国外,但发现自己也没有身份证明。而压垮他最后一根稻草的还不仅于此,他发现妹妹萨哈因为流产而死,原因是医院因为没有身份证明而不接受医治。万念俱灰的赞恩冲出家门,一刀刺伤了妹妹的丈夫阿萨德,为此判了5年监禁。

赞恩入狱后,母亲来探望他,告诉他又要“当哥哥”了。赞恩绝望的蹦出了两个字——“畜生”。他联系了记者和律师,要起诉自己父母。

法庭上,他愤怒的呐喊:

“我希望大人听我说,我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

我只记得暴力、侮辱、殴打、链子、管子、皮带。

我听过最温柔的一句话是,“滚,狗娘养的东西”,“滚,你这垃圾”。

生活是一堆狗屎,不比我的鞋子更值钱。

生活是个婊子,我以为我们能活得体面,能被所有人爱。

但上帝不希望我们这样,他宁愿我们做洗碗工。”

这一段话,就像一记重重的耳光,打在了赞恩父母的脸上。

“在黎巴嫩,我们每天都看到儿童遭受痛苦。”

《何以为家》是黎巴嫩女导演娜丁·拉巴基执导的一部影片。

娜丁·拉巴基是一位理想主义者,她特别相信电影能够改变世界。她出生和成长都在黎巴嫩,亲身经历了一场近15年的内战(黎巴嫩在1975年至1990年持续内战),在战争环境下,她看到了太多人的挣扎与痛苦。

娜丁·拉巴基告诉新京报记者,黎巴嫩目前承担了50万难民,特别是底层儿童的生存现状对她触动特别大,街头随处可以看到很多小孩,他们从事各种工作,搬运重物,卖口香糖。

“在黎巴嫩,我们每天都看到儿童遭受痛苦。”娜丁说到。“这就是一个迦百农,这是地狱。这是一片混乱。”

娜丁进行了长达三年的观察与调查。影片中的故事和人物大多来自现实,甚至现实比影片更加残酷。

影片里赞恩那个无法停止生产的母亲一角,源自娜丁遇到的一位女性。“她有16个孩子,生活在最底层的状态里。她的6个孩子都死了,其他人在孤儿院,因为她没有能力照顾他们。”

饰演赞恩的小演员Al-Rafeea,出生于叙利亚西南部城市达拉,后以难民身份与家人逃往黎巴嫩首都贝鲁特市并在那里居住了八年。Al-Rafeea大部分时间都在街上跟同龄孩子打闹,但他也做快递员,帮人跑腿的零工。拍摄《何以为家》期间,他12岁,并不识字。

片中另外一位黑人小孩尤纳斯的饰演者其实是个女孩,是非法移民。2016年底,在拍摄期间,黑人小女孩Treasure的亲生父母因为身份问题被捕,Treasure 当时只有1岁,失去了父母的她,由导演和剧组照顾了三周。

这一切,多么的讽刺。就像电影的结尾,当赞恩控诉的说,希望无力抚养孩子的人别再生了的时候,赞恩的母亲肚子里还怀了一个。

“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

在接受导演帮采访时,娜丁表达了自己拍摄《何以为家》的诉求:

“想要促使相关负责人制定法案,为保护受虐待和被忽视的儿童建立一个合理的社会体系的基础。给孩子一个单纯的环境,而不是让他们的诞生只是上帝的旨意,或者是性冲动得到满足的结果。”

影片上映之后,黎巴嫩的政府部门确实关注到了相关问题。

故事里的小男孩赞恩在现实生活中也受到联合国难民署的帮助,一家人移民至挪威,开始读书,像普通孩子那样接受教育,茁壮成长。

赞恩是幸运的,他的人生因为《何以为家》而改变,实现了电影中移民北欧的愿望。但是,仅在黎巴嫩,难民就有50万,更何况全世界,像赞恩这样的儿童更是数不胜数。

赞恩们遇到的问题,不仅是父母没能力抚养的问题,他们面临的是战争的动荡,是社会的冷漠,是腐朽的伦理观,是落后的教育……

影片中,即便憎恨父母没有好好抚养自己的赞恩,当他自己面临独自一人抚养尤纳斯的时候,他的维生手段和父母的如出一辙,而最后也不得不将尤纳斯卖给别人。送走尤纳斯后,赞恩通过理发台上的镜子,看到了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为力。此刻他才真正明白,他不仅被父母抛弃了,还被这个社会这个世界抛弃了。

“我希望,我的电影能够成为一种改变世界的力量。”这是娜丁拍摄《何以为家》的真正目的。

我相信,她所想传达的,不不仅仅是赞恩的那⼀句呐喊,而是希望我们每个⼈,能够真正与这些苦难者形成共情,能够行动起来,以⾃己的一些绵薄之力,改变世界。

而不是只会以俯视者的姿态同情,以冷漠者的姿态断言:穷人就不应该生孩子。

正如豆瓣网友小西评论:“有能⼒就出⼿帮助,没法帮助不要拿同情当⾃我感动的资本,不要扩大同情的作⽤,要认真的了解边缘生活和其他⼈的生存方式,尊重他们,并在⽇后碰到的时候认出他们,保持敬畏,无法帮助就不要打扰,不要多说。”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