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影片开天辟地创作的台前幕后「历史影片开天辟地创作的台前幕后」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219更新:2023-05-02 09:05:25

2021年1月16日下午,笔者在杭州大运河畔采访了中国作协影视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国家一级编剧黄亚洲,听他讲述有关建党主旋律题材影视剧和文学作品创作的幕后故事。

在南湖开始文学创作

1970年6月27日,从杭州一所中学刚毕业的黄亚洲作为知识青年,下放到浙江省安吉县境内的“浙江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第九团”所在地南湖林场。这让他无形中与中共一大会址南湖这个名称上有了点联系。

在南湖林场工作了一年时间,黄亚洲就以自己踏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兵团干部、战士的好评。工作岗位也由基层连队调到师政治部组织科、宣传科,先后担任了青年干事、宣传干事。

南湖林场有5万亩丘陵,仅黄亚洲所在的九团就有300亩桃树、300亩梨,另有茶叶、水稻等经济作物。桃花红了、梨花白了、茶叶绿了,这是常景。九团团部还有个天子岗水库,面积比西湖还大,水清见底,鱼儿肥壮。据传明太祖朱元璋当年带兵路过这里时,曾下马跳入沐浴,湖因之得名。自然,一到夏天,天子岗水库又成了兵团战士的天然“游泳池”。

当年一度在西湖里畅游并把自己戏称为“水牛”的黄亚洲,被借调到团部工作时,便成了这“湖”中每天黄昏的“浪里白条”之一。绚丽的景色让黄亚洲首先成为了一位深情吟唱的业余诗人,对“湖”特别有缘的他诗兴大发,就后来接连创作了《湖里的太阳》等诗篇,并将诗稿投到《浙北报》,于是他的处女作就在《浙北报》上发表了。

转眼间到了1975年,根据上级有关指示,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离开三师政治部的黄亚洲被安排在兵团时期新建的桐乡县卜院丝厂,担任政工干事。在这期间,黄亚洲除了做好本职工作外,开始集中精力琢磨自己如何继续走文学创作之路。

有一次,黄亚洲从《儿童时代》杂志上看到一则征文启事,就琢磨着试写了一个短篇小说《河水与井水的故事》。该文在杂志上发表后,分别获得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杂志全国征文奖、浙江省首届优秀少儿文学作品奖。紧接着,喜讯传来,他与人联合出版的诗集《密密的小树林》,又获浙江省1981年——1982年度优秀文学作品奖。

从那以后,黄亚洲的业余文学创作之路越走越开阔。1979年春天,改革开放使影视创作火热起来了,黄亚洲便尝试创作电影文学剧本,他最早创作的电影剧本的是《侦察员的爱》,表现了情与法的激烈冲突。《侦察员的爱》电影剧本不仅迅速在西安电影制片厂主办的《电影新时代》杂志创刊号上全文发表,而且易名为《R4之谜》拍成电影,在全国上映,票房不俗。

桐乡卜院丝厂有个小伙子,会写诗,会写小说,还会写电影剧本,这一信息传到了时任嘉兴地区文化局副局长顾锡东的耳朵里。顾锡东是著名编剧,十分爱才。1979年11月他在仔细看了黄亚洲写的电影剧本打印稿后,当场就决定将黄亚洲借调到嘉兴地区即将创办的《南湖》文学杂志编辑部当文学编辑。

嘉兴南湖,原名马场院湖,因古代湖中多鸳鸯,又叫“鸳鸯湖”。湖面640多亩,晴日里,波光潋滟;细雨中,烟雾如画。据史书记载:五代中吴节度使广陵王钱元在湖滨筑楼,取杜牧诗“南湖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烟雨”二字为楼名。元代,“烟雨楼”被兵火所毁。公元1548年,嘉兴知府赵赢征民夫疏浚城河时,运土于湖中堆成小岛,并在岛上仿建了一座“烟雨楼”。

在《南湖》杂志编辑部任编辑的岁月里,黄亚洲创作出版了中短篇小说集《交叉口》等多部文集,并在《电影文学》《萌芽》《西部电影》《电影电视文学》等刊物上,先后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渎职》、《摄像机在扫射》、《爱妻》等十多部作品。继《R4之谜》之后,《水镇丝情》、《大厦小屋》、《观音今年十二岁》、《女船王》、《浙东今夜暴动》等影视文学剧本,分别被中央电视台、八一电影制片厂、西安电影制片厂、珠江电影制片厂、浙江电视剧制作中心等单位,搬上了银幕或者荧屏。其中电视剧《女船王》,还获得首届全国电影制厂优秀电视剧评比奖。

艺术事业上的不断成功,使黄亚洲头上的各种头衔逐渐多了起来,他后来被任命为《烟雨楼》文学杂志主编、又当选了嘉兴市文联副主席、市作家协会主席、浙江省电影家协会副主席等职务。

建党大片《开天辟地》诞生内幕

1989年的3月,浙江省电影创作年会在嘉兴举行,黄亚洲是这次创作年会的筹办者和东道主。他特意为会议请来了汪天云授课,并安排了全体代表夜游烟雨楼的节目。

“我想以剧本表达中国共产党建党这一重大的历史题材,不知有‘禁区’没有?”黄亚洲当即找到了上海电影评论学会副秘书长汪天云询问。汪天云明确表示,从目前看,应无禁区。黄亚洲透露出想写“开天辟地大事变”,还历史真面目,汪天云一听,表示坚决支持。

会议一结束他就直奔嘉兴图书馆和嘉兴南湖革命纪念馆资料室,借来了当时可能有的书籍资料,开始了艰苦的阅读和记笔记。

半年后,黄亚洲从中共“一大”前后的各种回忆录及历史文献中抬起头来,直接赶到上海,谈了准备创作《开天辟地》上下集影片的方案和故事大纲,巴金先生的女婿、时任“上影”文学部文学编辑的祝鸿生听后顿觉该片分量很重,立即找来文学部副主任杨时文。杨副主任一听就说:“你这两天一定不要离开上海,我马上向厂领导汇报,两天之内必定会有回音。”两天后的回音鼓舞人心,上影厂研究答复:一是决定组稿。如果不拍也将剧本买下,不作退稿处理。二是作者如要去当时的共产主义小组所在城市比如北京、长沙、广州等地作写作采访,差旅费全报。三是作者因创作而购买的全部书籍资料,可全部报销。

带着心中的喜悦,黄亚洲直接赶到比他年轻两岁的汪天云教授家,恳切邀他联袂创作,以共同探讨思想理论上的问题,汪教授欣然答应参与这项重要的创作。黄亚洲文思如涌,仅两个月的业余时间,就写出了长达10万字的上下集电影文学剧本初稿。经与合作者会商修改,送交到了上海电影制片厂文学部。

正当黄亚洲稍微松了一口气时,上影厂为保证这一重大题材创作的作品质量,成立了由上海市电影局局长吴贻弓挂帅的《开天辟地》创作领导小组,采取同一题材分几路组稿的特殊办法,向上海人民艺术剧院院长沙叶新、北京的电视剧《李大钊》编剧周振天、上海工人作者张来昀同时组稿。

时任上海市委副书记陈至立及市电影局长吴贻弓等领导,先后组织了近十次论证会、咨询会,听取党史专家、艺术家等各方面的意见,于1990年6月22日正式确定采用“黄汪本”。

同年9月,史诗式的革命历史巨片《开天辟地》,终于投入拍摄,黄亚洲长期心仪的中共创始人陈独秀的客观形象得以生动地展现与银幕,中共建党的曲折过程得以全面表现,黄亚洲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感觉自己完成了一件大事。《开天辟地》建党70周年期间在全国上映后,引起了强烈的反响。

由于剧中的陈独秀是《开天辟地》的男一号主角,在拍摄前剧组的副导演在选演员时也颇费了一番周折:刚开始有5位演员争演陈独秀一角,但导演最终都不满意,最后只好把老演员邵宏来请出山,邵宏来演陈独秀年纪有点偏老,当时化装师为了去掉他松弛的眼皮,足足把他眼皮叠进去一公分,然后用胶水粘住,让他吃了不少苦头。邵宏来为演好这个角色,也是老当益壮,努力演好每一个情景,特别是陈独秀说话声音洪亮,言语干脆,爱把手插在胸前的背心里,有点像列宁的风格,充分展现了陈独秀的独特风采,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受到观众的好评。

浙江籍的特型演员王英为了演好青年毛泽东一角,毅然让化装师把半条多眉毛拔掉,双眼皮被加宽一倍。当年时代景色也是一个让导演头痛的“大事”,演员用的大到一件服装、一只皮箱,小到一副眼镜,有些都要去厂里定做。最有趣的是理发,所有群众演员上镜头前都得理去长发,甚至剃光头,这样就害惨了剧组的理发师,足足理了几千个头,手上磨出了水泡,理下的头发可装好几筐,成了当年拍摄影片中的一个最高理发纪录。

上海电影制片厂当时为拍摄《开天辟地》的投资高达600万元,这在当年绝对算得上是个大制作。而《开天辟地》的宣传发行都做得很不错,首映是在北京的人民大会堂,当时有不少国家领导人出席首映式,《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上海电视台等几十家主流媒体都派记者采访,并获得了领导、专家和观众的充分肯定。《开天辟地》在全国各地影院上映后票房也很好,仅拷贝就卖出了600多个,这在主旋律电影中也算是一个不俗的成绩了。更重要的是:这部影片是作为向建党7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随后,《开天辟地》电影分别荣获上海市“七一”征文优秀作品奖、上海市第二届影视文学奖、上海影评人奖、1991年度十佳影片奖、文化部全国优秀故事片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优秀电影奖、第12届全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特别奖。每年七月一日建党等纪念日和历届党代会开幕前后,有关电视台都会作为向党献礼片给予重播。(徐忠友)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