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红日里的沈军长「红日沈军长张伐曾半年内连拍7部电影决不给孩子走后门」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08更新:2023-05-02 12:51:30

如今很多年轻明星都很高调,起颗痘痘都能上热搜,他们看颜值、看名气、看流量,却唯独忽略了演技,因而他们的定位都是明星,而不是演员。

与之相比,老艺术家、老戏骨,他们的为人就要低调很多,他们根本不关注自己有多大的名气,而是潜心雕琢演技,认真出演每一个角色,也从不谋求名气带来的好处,如《红日》中饰演了沈军长的张伐。

张伐,原名张大民,1919年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父亲在他7岁时就参加革命牺牲了,那是一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很多人都因逃难而背井离乡。

他也跟着母亲一路辗转,先去了北京,后去了上海,之后他进入华光戏剧专科学校学习,想要叩开演艺的大门。

1940年时,21岁的张伐偶然间看到报纸上等着,上海剧艺社要招演员,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于是便兴致勃勃跑去报了名。

初试是在辣斐剧场举行的,考试当天,黑压压的来了好多人,原来不只是他一个人有演员梦,剧场虽然人很多,但考试进行的井然有序。

大家都耐心的一一等待着考官叫自己的号,等到张伐进考场时,考官黄佐临居然随手拿了一本书,又随手翻了一页让他读。

这不是很严肃的考试吗?怎么这么随意?怀着忐忑的心情,张伐好不容易读完了书上的内容,考官对此不置可否,只是让他回家等通知。

张伐考得云里雾里,却没想到居然还等到了通知,复试时,考官更多了,将近有20位,一众考官黑压压的坐在台上,时不时地对他进行提问,仿佛三堂会审一般。

不过整个问答过程中还算顺利,接下来便是表演了,他在学校时,曾出演过很多名句片段,因而手到擒来,但面对那么多考官,却要一段又一段的演,依旧很消耗精神。

到了最后表演命题小品时,他便一直无法集中思想,因而自我感觉很糟糕,本来不抱希望的他,却意外收到了录取通知,而200多人的考生中,只被录取了2人,而另一人则是黄宗江,他们也真可谓是"百里挑一"呀!

刚进上艺,他也只能跑跑龙套,打打杂,毕竟年轻人嘛,总要磨磨锐气,俗话说得好"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他一边认真观揣摩别人怎么演戏,一边虚心求教,在经过几十场戏的雕磨后,张伐的演技得到了质的飞跃。

他出演《大马戏团》、《秋海棠》、《文天祥》、《夜店》,声名远扬,而《秋海棠》这部脍炙人口的名剧,原著则是秦瘦鸥,由廖康民改编。

再经过黄佐临、费穆、顾仲彝三位大导演联合执导,还有京剧大师梅兰芳亲临指导,场面可谓是非常的盛大,而当时的秋海棠,则是由石挥和他实行AB制演出。

该剧演出时,可谓是"万人争看秋海棠",场场爆满,后来迁至辣斐大戏院演出,张伐便担任起了执行导演,而且依旧是连演不衰。

他的银幕首秀是1941年拍摄的《乱世风光》,不过时间赶的不巧,并没激起太大的浪花,随着抗战的胜利,大批的话剧演员走向大银幕,而张伐也是如此。

1946年,他正式走上影坛,在新中国成立前,他一共拍摄了11部影片,那时演员为了挣钱养家,也时常拼命拍戏。

名声在外的,自然机会就多,而张伐还曾在1948年5个月内,创下了在中电一厂二厂、启明、国泰、长江等电影公司连拍七部影片的最高纪录。

在此期间,最具有代表性的则是《母与子》、《太太万岁》、《夜店》三部影片,在话剧的舞台他光芒四射,在大银幕之中,他依旧是佼佼者,还一度被称为"硬派小生"。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张伐进入了上海电影制片厂,他知道艺术源于生活,因而为了演好角色他深入生活,提高思想,先后奔赴工厂、农村和部队,融入工农兵的生活,争取自己能在银幕中再现他们的风采。

他不是一个明星,他是一个演员,因而他并不只是通过表演的演技来诠释他的角色,他热爱表演,每一个角色都力求完美,所以他让自己了解角色的背景生活。

他是《农家乐》中的张老五,他是《翠岗红旗》中的姜猛子,他是《龙须沟》中的丁四,他是《斩断魔爪》中的张处长,他是《金沙江畔》中的 桑格土司,他是《红日》中的沈振新。

1963年上映的《红日》很多人都觉得与1952上映的《南征北战》很相似,虽然这两部都是由汤晓丹执导的。

不过《红日》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是偏于写实的,片中很多地名和人民以及战斗过程都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并没有做太多的调整与改编。

《红日》在1962年拍摄的,但拍摄过程中并不顺利,由于那几年物质紧缺,大家都吃不饱,更吃不好,因而导致很多人都闹了肠胃病。

影片拍摄时,正好是的夏天,但剧中却要拍摄很多冬天的戏份,也以致于不少人中暑晕倒,而张伐在剧中饰演的则是军长沈振新。

他儒雅睿智,喜怒不形于色,仅用眉毛和眼神就可完美演绎情绪变化,在审讯张小甫时,他义正词严的申斥,掷地有声,用凛然正气压倒了邪气,我军指挥员大无畏的气魄浑然天成。

他还曾在1951年给《列宁在1918》中的列宁配音,平时感觉张伐说话语气节奏较慢,文绉绉的,但他却完美再现了风风火火急脾气的列宁。

他出演了很多角色,但无论是小偷、汉奸、特务还是红军,他总能演绎的恰到好处,而他的名气,都是靠自己一个角色一个角色认真演绎而来的,丝毫不是被捧出来的。

他虽然事业如日中天,但生活中的他却很低调,1981年时,他住的房子都只有一大一小2间房,非常的拥挤,但他毫不在意。

后来,搬到了上海永福路,他的住宿条件才有好转,但他出门依旧是头戴罗宋帽,身穿中式棉衣棉裤,俨然一副上海弄堂里的老头子形象。

他低调正直,还断然拒绝为自己的孩子走后门,而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却在2001年时,因食道癌扩散为肺癌而阖然长逝,享年82岁。

他活着时低调,离世时依旧低调,在他病危时,上影厂领导还因考虑他的贡献,想要为他开一个隆重的追悼会。

而当几天后,再去看他时,他的家人早已按照他的遗嘱将其火化,自然追悼会也没能开成,如此老艺术岂能不令人敬重?

他一生为表演而生,走得悄然,丝毫不愿惊动他人,但他曾经为艺术的付出,早已深深的印在了观众的心中,根本无需靠隆重的追悼会增光添彩。

荣耀是别人给的,面子是自己挣的,与其怨天尤人,整天炒绯闻,不如脚踏实地,提升自己!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