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红日中出演美丽乡姑潘冬子刘三姐杨丽坤均由她代言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735更新:2023-05-02 12:52:46

吴强的长篇小说《红日》里写到四个女性,都有涉及她们的爱情描写,这在一部时间长度在半年区间里的全景式战争小说中,是少见的。爱情在小说里的作用,无疑是添加了可读性。

但是在1963年改编成电影《红日》的时候,四个女性,只保留了两个女性。

原来的四个女性撑持起来的爱情板块,分别是军长沈振新与妻子黎菁的缠绵的情感线索,副军长梁波与地方负责人华静的隐约的爱情故事,机要员姚月芳与指挥部的一个干部的情感波折,还有一个爱情空间,留给了战斗在前线的战士杨军与她的妻子阿菊。

在小说《红日》里,四个爱情故事中,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应该是副军长梁波与华静的爱情故事,而这一段故事,也最受人诟病,包括作者吴强,也认为这个爱情线索设置的不好。

副军长梁波是以当时三野六纵的副军长皮定均为原型创作的,他喜欢开玩笑,小说里写出了他的这个特点,尤其是在描写他与华静的接触过程中,他的诙谐幽默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在一部描写急如星火的战争题材的小说中,花了不少篇幅,描写高级将领的爱情故事,还是给人一种扎眼之感。

毕竟血与火反衬出粉红的恋情有一点不合时宜。

拍电影的时候,编剧瞿白音删掉了小说里的两条爱情线索,军长与副军长的婚姻爱情生活都不见了,机要员姚月英也基本没有什么情感上的冲突,沦为一个打酱油的角色,反而是小说里不显山、不露水的一线战士杨军与妻子阿菊的情感线索,得以最完备的保留下来。

为此,瞿白音一度与《红日》的原著作者吴强之间争得脸红耳赤,但事实证明,一部电影的确容纳不了太多的情感线索,而电影里把杨军与阿菊的情感线索作为唯一保留下来的情感链条,也颇为符合整个电影逼近一线战争情境的立意与定位。

杨军本来是吴强着意塑造的一个人物,可以说是代表战壕真实的一个典型性形象,但连他自己也说,这个形象,实际上,在塑造出来之后,便失控了。

《红日》是吴强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可以看出,他对人物操控上,并没有做到游刃有余。

在吴强的最初打算中,是把杨军作为小说的主人公进行重点描写的,但是在他的写作的时候,过早地将杨军设置成受伤,来到了后方医院,吴强意图通过这个设计,能够牵连起战争前沿与后方之间的联系。但是杨军在小说的一半篇幅中被支走,直到他康复之后,才重新回到部队,但这时小说已经过去了一半的描写内容了。

吴强按照他预先的设定,安排杨军在最后一场战役,也就是攻克孟良崮的决战中,大显神威,小说里正是这样,最后是杨军将红旗插上了孟良崮之巅。

这样,杨军的美丽妻子寻夫的情感线索穿插在小说及影片中,便能够代表着涌动在战壕中的情感主体,也颇符合小说“拿小处说说”的总体基调。

电影里,对杨军的情感线索进行了贯穿全片的重新梳理,突出了杨军妻子阿菊的重要性。

在原小说里,杨军的老家是在浙西天目山,但在电影里,为了有头有尾,将杨军的家,改成了小说开始时的故事发生地江苏涟水,在这里,杨军与妻子阿菊告别,之后,电影里交待,阿菊追随着队伍的北上路线,一路从江苏追到山东,找到了自己的夫婿,并且成功地成为了一名解放军战士,担当了战地护士。

以护士的身份,她在电影里还出现在团长刘胜牺牲的现场,而小说里,并没有提及急救医院的护士中有阿菊的身影。

所以,阿菊成为电影里唯一的具有情感线索的女性形象。另一个在小说里颇为亮眼的女机要员姚月英,在电影里几乎没有什么爱情作为,就像《林海雪原》里的白茹一样,到了电影里,便无声无息。

《红日》电影里的阿菊,也成了电影里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扮演阿菊的演员,演出了一个温婉、柔顺、忠贞的乡姑风貌,她不锐利,但她有一份执着,为了丈夫,她能够不远千里,沿着丈夫的轨迹,一路追寻而去,这种女性,云集着中国女性的传统风采,就像孙犁《荷花淀》里的那个不放心丈夫而去寻找丈夫的乡间女人一样。

千里寻夫,是中国女性的一种传统,在《红日》里以这样的形象出现,给予了现代战争以一种传统中国美学情境的濡染。

所以,《红日》里的阿菊虽然出场不多,但却有一种传统的温婉的美。

扮演阿菊的张桂兰由此令人刮目相看。她在面对丈夫的时候,她低眉顺眼,把农村少妇的那份腼腆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当她投身到战士的行列,那一份容光焕发辉映了她的整个面容,让她的脸上洋溢着一种动人的光彩。

张桂兰是谁?

其实,《红日》是她出演的最后一部电影,在这之前,从1957年至1960年,她在五部电影中扮演过角色,分别是:1957年北影的《生活的浪花》、

1958年长影的《水库上的歌声》、

1958年长影的《伤疤的故事》、

1958年长影的《康庄大道》、

1959年长影的《朝霞》。

而张桂兰的名声更为大振的地方,却是在配音界。

1974年拍摄的《闪闪的红星》中的小男孩潘冬子,就是由张桂兰配音的。

而难以置信的是,《刘三姐》中的刘三姐的声音,也是由她配音的。

潘冬子的声音,带着小男孩的果断坚毅,而刘三姐的声音,带着一种嗲声嗲气的甜蜜味儿,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但张桂兰却用她的声线,完美地呈现了不同性别角色的不同声音塑造。

在《五朵金花》中,杨丽坤扮演的金花,也是张桂兰配音的。这再一次展示了张桂兰对角色顺应的强大能力。刘三姐的声音带着晕乎乎的甜味,而金花社长的声音里,还多了一份果断与力量,张桂兰的声音,再度摇身一变,完美地表现了角色的个性风格。

周恩来总理后来在见到杨丽坤的时候,对面前的杨丽坤的声音迥异于电影里的声调感到奇怪,问明了情况,才知道,这部电影原来是配音的。由此可见张桂兰的配音已经深度介入到人物的塑造中去了。

张桂兰在《红日》中出演角色之后,再也没有主演过电影,她在这部电影里,年龄大约在28、9岁,张桂兰生于1933年,《红日》从1960年开拍,1963年公映。到了1974年配音《闪闪的红星》中的小男孩的时候,她已经40岁,这个年龄配音一个还未进入发育期的小男孩,惟妙惟肖地表现出男孩的那种愣冲冲的个性,不能不佩服张桂兰的配音演技。

相对于上译厂女性角色的多用气声的洋里洋气的声调,张桂兰的配音,更带有民族色彩,几乎是直接来自于发自肺腑的自然声律,所以,《刘三姐》里那位千娇百媚的民间歌手,仅仅用她的粘糯的甜味腔调,就能在电影里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张桂兰离开银幕的原因,不排除是一个女演员进入中年之后,很难找到合适的角色,但是配音演员的艺术生命要远比真容露面的演员来得更为绵长,之后张桂兰还配音了一系列反响较大的影片,如《海霞》中的大小海霞、《阿信》中的阿信。

而她的个人生活,也是比较美满的。她的丈夫是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的导演王映东,曾导演过纪录片《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等。两人相识于1955年,当时张桂兰还在长影厂当演员,作为导演的王映东准备拍摄一部纪录片《我们的节目》,到长影厂寻找配音演员,结识了张桂兰。

之前,他有一段失败的婚姻,前妻是他的表妹,家里人都希望他们能够破镜重圆,正是因为这么一个原因,加大了张桂兰这段感情的困难,但张桂兰坚持下来了,后来随丈夫调到北京,进入新影厂当解说员,后又调入北影厂从事译制片导演,开启了她的新的艺术空间。她生有三个儿子,都学有专长,堪称做母亲的骄傲。

2001年,68岁的张桂兰因病去世,令人扼腕叹息。但她留下的艺术形象,却永远年轻,靓丽。虽然她没有成为那个时代光艳照人的巨星,但是她的形象还在电影的缝隙中给人一种真实感。

即如《红日》中她扮演的阿菊,如果不是去了解一下她的扮演者的来龙去脉,我们会真的以为是一个地道的乡下姑娘扮演的,演员对角色的栩栩如生的再现,于无声处给人一种叹为观止之感,给我们留下的是一种惊叹与佩服。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