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线女的两任丈夫「红线女一生四段情皆为不了局曾与赵丹相爱迫于压力分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499更新:2023-05-02 14:22:31

红豆生南国,最有相思情。

一代粤剧宗师红线女,生于南国,十四从艺,其粤剧花旦唱腔兼有西洋歌唱、话剧技法与传统京剧、昆曲之风。她醉心传承,不断创新,以其独特的红派唱腔将粤剧发扬光大。

在粤剧的发展壮大过程中,红线女是最为伟大的贡献者之一,其在个人事业上可谓“登峰造极”。

在感情方面,红线女的经历也颇多,一生有四段情缘。

红线女虽然有着如此丰富的情感经历,但是这些情感中却饱含着妥协、无奈、纷争、遗憾。

甚至在红线女的儿子马鼎盛口中,母亲是一个不适合在爱情环境中相处的人,她的爱情经历,皆为不了情缘。

可是同样是对于红线女感情生活的评价,另一位中国影史上极负盛名的电影演员赵丹女儿,却在她的回忆录《我和爹爹赵丹》中提到,父亲一直说,没能与红线女结合是他的遗憾。

四段情感经历,或是无奈局,或是不了情,那究竟是怎样四场不同的风景呢?让我们一同走入红线女真情人生。

一代名伶与她“非自愿”的婚姻

1944年,红线女与自己的第一任丈夫马师曾结为夫妻,两人婚后,红线女为马师曾生下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

但是,红线女与马师曾年龄相差有24岁,如此大的年龄差异,两人之间真的存在着感情基础吗?两人又是如何相识的呢?

事实上,这一问题至今存疑。因为两人的相识与结合,受着时代大背景深深的影响。

由于家乡被日本侵略者攻击轰炸,红线女年仅十四岁时便为了生计前往香港学习粤剧,并得一艺名“小燕红”。后来,她加入太平剧团,在剧团里,她结识了团长马师曾。

在那时,马师曾已经是享誉南洋的著名粤剧演员,是当时炙手可热的名伶。

并且,名分位置如此之高的马师曾,却常常亲自指导小燕红如何唱戏,如何养成好的唱腔,这种特别的关心,或许出自对红线女天赋的喜爱,或许也有些萌发的情愫。

1940年,因为十分欣赏《红线盗盒》这一故事中红线女的性格和精神,她改艺名为“红线女”,这一艺名陪伴了她一生。

香港沦陷之后,太平剧团前往内地巡演。1943年是她的机遇之年,在这一年太平剧团《刁蛮公主憨驸马》这场戏的表演中,原先扮演公主的花旦因突发疾病无法上场。

本来在剧中只扮演一个配角角色的红线女被找来救场。

然而,她却以极其独到的舞台艺术表现和扎实的基本功赢得了全场的喝彩,因此一场,她成为正印花旦。

也许正是这一次亮眼的救场,让马师曾对红线女的感情进一步升温。

后来,红线女在马师曾的指导带领之下,在传统的粤剧唱腔之中融合进了西方的歌剧、话剧、舞台剧等表演技巧以及传统京剧、昆曲等曲艺风格,可谓是独树一帜,形成了声名远扬的“粤剧红腔”。

有些人认为,两人可能是长期因戏生情。也有人认为只是马师曾单方面对红线女有着爱意,在当时那个社会,马师曾收留并指导了她。

作为当时顶尖粤剧名伶的马师曾,是红线女哪怕不情愿也不得不尊敬的对象。所以,两人的爱情很可能并不是双向奔赴的。

除了在事业上是搭档之外,两人在台下无论是性格、爱好等各方面皆存在着很多的不同。

虽然在这段不自愿的婚姻之中,两人存在着众多的隔阂。但是,两人却在事业上是永远的最佳拍档。

与马师曾以夫妻之名携手走过的道路仅有11年,但是两人在粤剧舞台上的合作道路却一直持续着。

从解放前到解放后,再到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两人合作的粤剧一直是响当当的招牌剧目,这种合作一直持续到马师曾逝世。

抗战胜利后,太平剧团一直积极地来到广州、来到祖国表演粤剧,在国民党在大陆的各方残余势力基本被消灭后,马师曾与红线女乘着广州各大戏院重新开演的东风,携“红星剧团”前往广州慰问演出。

两人的搭配称得上是珠联璧合,引得广州人民一片叫好,各处邀请演出的信函像雪片般寄来,红线女的悠扬唱腔在羊城上空萦绕近半年时间。

在这期间,马师曾和红线女的剧团还与当地文联联手创作了现代粤剧《珠江泪》。

将抗战胜利后珠江三角洲老百姓反抗地主官僚,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压迫的精神面貌与动人故事搬上了粤剧舞台,引发了观众们的共鸣,好评如潮。

在抗美援朝时期,两人更是合作编排了讽刺美帝国主义的剧目,参加了抗美援朝义演活动。

但是,由于马师曾和红线女的剧团与新中国的合作起到了极大的正面宣传效应,反倒引发了站在国民党反动派背后的港英政府的不满。

因此,他们回到香港后的演出一直受到港英政府的攻击,更有同行剧团因为眼热对他们进行排挤,两股恶势力携手以追查所谓马师曾与红线女在广州被“赤化”为由,冲击解散了剧团。

而就在这时,新中国向夫妻两人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马师曾与红线女重返广州,推动粤剧事业发展。但哪怕是经历过风雨和辉煌的两人,在婚姻上却再也无法继续下去。

在后来的采访中,红线女曾表示,两人最终决定离婚的导火索,是红线女偶然间发现的马师曾对婚姻的不忠。

但即使在两人离婚分居之后,舞台合作仍未结束。两人的合作一直持续到1963年,又合作了《关汉卿》、《屈原》等多部粤剧新创作。1963年,马师曾确认食管癌,64岁病故。

红线女的坎坷爱情

在红线女开启她的第二段婚姻之前,还有着两段坎坷曲折的情感经历。

第一段便是发生在她与马师曾分手之后。那时,在情感上受挫的红线女一门心思地投入到电影事业之中,就是在电影片场,她遇到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二段感情。

这场情感故事的男主人公,是当时炙手可热的香港电影明星——“影坛鲁男子”黄河。

红线女与黄河的恋情,起初颇有当今社会娱乐圈的味道,狗仔曝光、银幕合作、被舆论淹没的交往过程等等,同时,两人的“红黄之恋”也有着独特的时代印记。

这段郎才女貌的大银幕恋情很快便出现了危机,受到国家呼唤的红线女面临着留在香港与前往广州的艰苦抉择。

当然,从更深意义上来说,红线女面临的是选择爱情还是选择事业的两难境地。

最终,她还是选择了事业,黄河追爱无果服药自杀,被抢救过来后自组公司,将自己的这段感情拍成《痴情》一片,写下一首《临别诉心愿》,尽诉爱意后息影终生。

第三段恋情的男主人公是我国著名的影视演员赵丹,这段感情实际上是两个情感失意人的相互拯救的故事。

赵丹与第二任妻子黄宗英有着一段不幸福的“将就”婚姻,贫贱夫妻百事哀,由于不得不接受黄宗英前夫的资助才能勉强生活。

赵丹自尊心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夫妻两人的感情状况危机频现,两人在空间与感情上的距离都渐行渐远。

因此,红线女的出现在赵丹那时阴翳的生活中,点燃了一方小小的又明媚的烛台。

然而时代的一粒沙,落到个人的头上,便成了一座大山,一段本该属于相互救赎的感情,却因各方面的影响,终究成了另一份生命中的遗憾。

这段感情无疾而终之后,红线女进入了一段专心于事业的阶段,60年代初,红线女接连出演了粤剧《焚香记》、《关汉卿》、《搜书院》等,并于8月当选为文联全国委员会委员。

在后来的几年时间里,或许爱情的失意更进一步催化了红线女的艺术创作热情,她开始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文化宣传工作上发光发热。

她还随团出国访问演出,把粤剧的魅力播撒到国外,让更多人认识粤剧、喜欢粤剧。有人的地方就有粤剧,有粤剧的地方便有红线女的声音。

然而,寒冬突至,红线女最为珍视的舞台就此被厚重的大雪覆盖、被咆哮的狂风倾轧,她也在杂草丛生的迷乱之中,等待春日的来临……

红线女的第二段婚姻也是第四段感情,开始于1975年。

在这之前,红线女虽也有过再婚的打算,但是碍于大环境的压力和对子女的考虑,她只能选择自己默默承那浩劫带来的冲击。

终于,红线女熬到了这一天,云雾逐渐退散,阳光已经隐隐出现。已经年过50岁的红线女,遇到了一个能让自己感到温暖的人,他就是红线女的老友,战地记者华山。

虽然两人并没有什么感情上的基础,但是华山却用真诚和尊重,融化了红线女那冰封已久的寒冷内心,她仍旧渴望关怀、渴望温暖、渴望有人相伴。

于是内心饱受孤单之苦的红线女,与华山就这样闪婚了。

虽然红线女的儿子马鼎盛也曾暗示过,母亲的第二段婚姻并不幸福,但两人即使没有浓烈的爱情,却也彼此依靠着相伴走过。

可是这样“将就”的幸福也没有持续多久。两人婚后刚刚九年,华山就因肝病恶化紧急被送往医院,确诊为肝癌。

红线女的细心照顾也未能挽救这段相伴,1985年,华山因肝癌去世,红线女的第二段婚姻就这样结束了。

她又回到了一个人的生活之中,这时,她也不过60岁。

独行于辉煌的后半生

自华山去世之后,红线女的人生中再也没有了爱情的色彩,她的全部爱意与情感全部都倾注到了粤剧发展的事业中。

红线女的粤剧事业迎来了新的巅峰时期,顺着时代发展的浪潮,红线女举办了多场个人专场演出,把中国的经典传统文化故事与粤剧表演相结合。

给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许多其他地方的戏剧也纷纷学习借鉴,让中国的传统地方曲艺呈现出了百花齐放的盛世状态。

因此,红线女作为中国传统戏剧文化的重要传承人,她也承担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她成立“小红豆粤剧团”参加国内外的众多艺术节宣传中国粤剧艺术、参演各类慈善义演:1999年“九一六助学义演”、2003抗击非典文艺晚会、2005年为印度洋海啸灾区募捐义演等。

红线女用爱与善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喜爱粤剧的人们,在他们的心中种下了传承经典文化,发扬时代风格的爱的种子。

她也获得了粤剧艺术终身成就奖、首届造型艺术创作研究成就奖、中国戏剧奖终身成就奖、南粤杰出劳模、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等首届世界广府人十大杰出人物等荣誉称号。

红线女用一生奉献所散发的光与热可谓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她不惜气力传承经典,也努力帮助提携后辈,香港电影电视众多明星中大部分都受过红线女的悉心指导与贴心关照。

2013年12月8日,89岁的红线女告别了这个世界,告别了她热爱的粤剧事业。

在戏剧艺术上她登峰造极,在个人情感上,她却遭受了那么多的苦难,可叹红豆生南国,生得四段相思不了情。

可是纵观她的一生,从未因打击而退缩、从未因挫折而认输。

她将一生浸在粤剧里,光华落幕之后,新生的希望仍沿着她用梦想与生命铺垫的这片沃土生长着。

许许多多懂粤剧、爱粤剧的新生力量不断涌现着,“小名角”在红线女故居亮相的报道让我们似乎看到了当年那个十四岁的小女孩。

看到她望向这片新生的土地,莞尔一笑,因为眼前,是粤剧、是传统艺术光辉万丈的明天。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