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企业家捐赠国宝壶王博物馆奖励1500万6年后被指赝品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365更新:2023-05-02 18:02:03

“展出的长沙唐代大执壶是赝品,我可以肯定!”随着鉴宝专家杨静荣的公开质疑,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一时间引来了关注和热议,而“壶王”的捐赠者丁仰振一时间也陷入了风口浪尖。

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聪明的先人创造了千奇百怪、弥足珍贵的文物,这些文物是中华文化的智慧结晶,展现了古代工匠们高超的工艺技术,它承载了民族精神,守护这些先人传承下来的文化遗产,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也正因此,收藏文物开始流行起来。

收藏是一个复杂的学科,收藏者需要懂得历史、文物、制造工艺、鉴定等多门技术才行,不然很容易就会上当受骗。

早在明初,民间就刮起了收藏之风,到了民国时达到了新的高峰。因文物的不可再生、脆弱、可枯竭等,这也让它们的身价日益倍增,很多文物贩子低价淘上宝贝,再将其高价出售。

新中国后,收藏热潮就持续赶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后,民间的收藏爱好者增多。而随着大家生活品质的提升,对古董也有了更多的兴趣,不少人都加入了收藏中来,丁仰振就是在这个时候进入收藏圈的。

丁仰振本是安徽淮北普通的农民,1950年出生于黄里村,尽管生活比较贫困,但从小他就有钻研精神,其头脑比较灵活,读书上颇有天赋,父亲见状,砸锅卖铁也要让他读书。

正是父亲对他教育上的支持,让丁仰振日后有了更高的成就。年轻时,他就头脑灵活,干什么事情都能做的最好。1970年时,当上了黄里村的建筑队队长,带着村民们承包各种工程,因脚踏实地,干活认真细致,很快就拿下了淮北电厂山洞项目,并赚取了第一桶金。

之后的多年里,丁仰振在建筑业一直不断地完善自己,其项目也越干越大,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建筑企业家。到了80年代时,丁仰振也抓住了改革的春风,开办了公司,扩大了项目,其身价也一度达到5000万元。

作为一个农民出身的企业家,能有这么大的成就,丁仰振也自然成为大家羡慕的对象。而此时吃喝不愁的老丁,起初并没有那么高雅,对古玩不是太感兴趣。

不过在八九十年代时,因淮北城市迎来了大改造,很多村民挖到了古董后,听说老丁手里有钱,为人温和豪爽,因此大家找上门来,希望能将宝贝卖给他,换上一点零花钱。再加上当时建筑工地上也经常能挖出很多古董,有些文物被工人带回家,有些损坏直接被丢弃。

得知淮北是古运河的中心地带,地下埋藏着很多宝贝,如果随意丢弃实在是太可惜了,不利于文化的保护。一来二去,丁仰振对古董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开始主动收购那些瓷器、字画、书法等。

老丁表示,自从他高调收藏宝贝后,每天来到他家门口排队的人络绎不绝,他准备了一张大桌子,自己品着茶,观赏那些古董,就这样在没有仔细鉴定之下,就这样一百元、一千元当场成交给钱,来卖宝贝的人高兴离开,他见了这些宝贝也乐呵。

然而,正是这种高调、没有严格鉴定的收获模式,被一群制假者盯上,那些人手里各种宝贝都能弄到,如张大千山水画、唐寅仕女图、陶瓷、玉器等。

不过丁仰振并没有文物鉴宝的经验,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收藏的藏品都是假货,但疯狂的收货让他成为淮北最大的买家,业内人士表示他收到的假货无可计量。

一时间,丁仰振的家中、办公室内各种古董堆积成山,在别人的提醒下,他才找了专家过来鉴宝,谁知结果让他大吃一惊,这些东西全是假货。

老丁算了算,收购这些东西前后花了三十万元,却买了一堆赝品。不过他并没有停止收购的脚步,反而开始学习鉴宝知识,并了解历朝历代的文物特点,丰富了自己的鉴宝经验。

90年代初,在收藏界小有名气的丁仰振,听闻运河挖出了不少瓷器,被拍卖到国外后,当即痛心不已,认为自己应该承担起保护文物的职责,开始贷款收购瓷器。

那些村民们也掀起了挖宝热潮,大家每天都去运河底挖宝,只要挖到了东西,那就直接卖给老丁。此时的老丁已没有钱继续收购文物了,但他依旧继续借钱收购。

1993年时,丁仰振的企业账面资产为1000万元,但对应的银行负债却多达两千万元,这些钱都被丁仰振拿来搞收藏了。而他得到这些文物后,并没有将其卖掉,反而是捐赠给博物馆。

当时丁仰振的妻子、儿女以为他着魔了,弄得全家都不安顿,但即便父母、妻儿都反对,老丁依旧“执迷不悟”,最困难时家里连买菜的钱都花光了,但他一心收藏宝物。

妻子表示,那段时间她想过要离婚,但因牵挂孩子,再加上老人劝阻才作罢,没有了生活来源后,还是她妹妹给了一笔钱接济。

1995年9月,丁仰振借着北京学习的时机,将自己珍藏的且看上去弥足珍贵的二十件瓷器一同带上了北京,并请来故宫博物馆的专家进行一番鉴定。本以为自己掌握了收藏技巧以及鉴赏技能后,不会再收到假货。

然而,这批他最信得过的瓷器,竟然没有一件是真品。老丁表示,这批古董花了他将近300万元,几乎每件藏品都要十五万,当时这可是一笔不菲的钱。

此时丁仰振才知道,收藏真的不简单,一不小心就会上当受骗,唯有静下心来学习鉴宝知识,再加上有过人的眼力,才能筛选假货。为此,他花了10多万元购买专业鉴宝方面的书籍,每天除了工作就是研读,就算去外面出差,他也会携带实物亲自拜访那些知名鉴宝专家。

1998年,淮北濉溪县东段公路施工时,挖掘出了不少隋河瓷、铜钱、玉器等文物。隋河瓷十分罕见,就连故宫博物馆都没有太多藏品,丁仰振又开始大量收藏隋河瓷,他表示即便把房子卖掉,也要将这些珍贵文物保留下来,让后人能够鉴赏隋河瓷文化。

的确,隋河瓷造型精美,而出土的文物中不少高档级别,展现了陶瓷艺术的辉煌,它们是隋唐大运河文化的见证者,也为后人研究大运河文明、隋唐、宋金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其研究价值颇高。

此时的丁仰振为了避免收购假货,特意查阅并学习了这方面的历史知识,收购藏品的同时,老丁也有了将文物捐赠给政府的想法。其实早在1990年时,他就提出要将藏品捐给政府,当地政府得知后,立马建立了临时博物馆,将他的数百件文物陈列其中,以供人们观看。

2001年3月,丁仰振再次将收藏数年的一千五百多件瓷器捐给淮北市政府,并主张应该建立博物馆,此事在当时震惊了收藏界,毕竟没有哪个收藏家如此豪气地捐赠这么多文物。不过淮北政府只是精神上对其表彰,并没有经济奖励。

而等到淮北博物馆建立后,丁仰振又多次去北京邀请知名文物专家前来鉴宝,为新馆开张忙前忙后,且他又捐出了唐宋时期的隋河瓷珍品一千六百多件,丰富了博物馆的藏品数量。

紧接着,丁仰振又和文化基金合作,将收藏多年的藏品放到北京展览。为此,安徽文物鉴定站站长亲自挑选了一批珍贵藏品,并将其运到北京,再由五名专家对这些文物进行鉴定展览。

2年后,展览合同到期,文化基金、经济时社报方面提出收藏其中的140件展品。为了弄清这批展品的价值,2004年1月,丁仰振请来了五名业内资深专家进行鉴宝。

经过两天的紧张鉴定下,结果很快出炉。除了其中两件藏品被五名专家一致否决外,其他藏品都有着颇高的评价。专家们表示:这一百三十八件文物的烧造地域广阔,文物欣赏价值高,对古陶瓷研究和发扬优秀瓷文化有重要作用,值得收藏、展览。

此次的鉴定结果,也是一年后丁仰振将其捐赠给南宋官窑博物馆的重要参考证据。

不过丁仰振和文化基金等的合作没有达成,反而这批文物中有数十件不翼而飞,很多都是精品。老丁讨要说法,但合作方一个负责人最后只赔了五十万元草草了事。

不过2005年时,杭州决定将南宋官窑博物馆扩建,并面向全社会征集藏品。老丁得知后,连忙将自己手头的六百多件藏品捐赠出去。

2005年,南宋官窑博物馆委派了四名专家奔赴淮北,对丁仰振的这批藏品进行鉴定筛选。这些专家分别是著名瓷器专家张浦生、浙江考古研究院朱伯谦、扬州文物培训中心主任朱戢、故宫博物院瓷器专家冯小琦。

在紧张有序的鉴定下,四位专家挑选出了五百八十四件文物,按博物馆的说法,这些文物全部是真品,且非常有代表性意义。

对于丁仰振的这些藏品,四个专家无不例外,将“壶王”长沙大执壶推举为一级文物,并认为其独一无二,是难得一见的珍品。实际上,老丁手里还有一件“壶王”,在此前他送到北京鉴宝中心鉴定为赝品,不过馆方并不知情。

因征集文物是面向全社会,且以奖励的方式进行,因此按照规定,杭州政府需要对收藏家丁仰振进行补偿。因此次丁仰振捐赠了六百一十一件藏品,其中“长沙大执壶”保存比较完整,是唐朝长沙窑罕见的瓷器,因而有“壶王”之称,一经收纳即成为镇馆之宝。

杭州政府认为,补偿价1500万元并不贵,如果在拍卖会上,这笔钱可能连一件藏品都买不到。因此,2005年7月,杭州政府以正式文件确定对丁仰振表彰,奖励其1500万元现金。

此次的捐赠在古玩圈产生了很大影响,如瓷器专家杨静荣称:

“2006年我应邀参加考古挖掘会,当时安徽鉴定专家李广宁称,南宋官窑博物馆太有钱了,花1500万去淮北征收藏品,这为安徽百姓脱贫贡献很大啊。其他专家听了后,都在哈哈大笑。

在会议后,专家们一同来到南宋官窑博物馆参观,一个台北专家看到壶王后,对此惊叹不已,当问到哪里出土的?听到否定的回答时,他惊讶不已。”

2006年9月,丁仰振再次将收藏的六十六件藏品捐赠给官窑博物馆。而馆方给出的1500万元分三批汇入丁仰振的卡里,每次五百万元,2007年最后一笔钱下发,就此官窑博物馆的收购工作彻底结束。

2008年时,因丁仰振对文物界做出的巨大贡献,国家文物局授予其文化遗产保护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这之后,丁仰振积极收购并研究隋唐陶瓷器研究,为大运河文化提供历史资料,为大运河世界申遗努力着。

2010年12月,丁仰振在北京建立了古陶瓷馆,得到了文物保护基金会的鼎力支持,并称赞他为保护民间藏品做出积极的贡献。

然而,丁仰振怎么也想不到,2011年的他就陷入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央视新闻《壶王真相调查》质疑了“长沙大执壶”的真实性,在社会上引来了关注。

专家杨静荣对这个“壶王”提出了2个质疑,一个是窑址里并没有出土过相类似的文物,一个是这么大尺寸的壶根本就不实用。

杨静荣表示,长沙窑质地比较疏松,这个大壶如果装满酒或水后,壶把根本就无法承受这么大的压力,其结果必然会断裂,古人应该不会生产不实用的东西。同时,这么大的壶,在千年的风雨中却能保存完整,再考虑上述的致命弱点,实在是不合逻辑。

随即,其他专家也纷纷提出了质疑,如壶流角度上翘了50-60°,这显然也不太合理,整体的结构不协调,有“接胎”生产而成,这个“壶王”和以往的长沙窑执壶风格不同,应该是一个赝品。

一个湖南籍的专家更在断然:“我可以肯定,这就是一个高仿品,其诞生时间应该在20世纪90年代过后。”

此外,杨静荣还质疑南宋官窑博物馆的磁州窑白地黑花鼓也应该是赝品,其制作手法粗糙,画工不太成熟,仿品都仿的不够仔细,和南宋风格大不相同。

杨静荣的怀疑也让众人有了新的疑问:“这么明显的赝品都能进入博物馆中,而南宋官窑博物馆内丁先生的其他六百多件藏品,是否多半都是赝品呢?”

杨静荣还透露,早在2004年中央电视台的“赛宝大会”上,丁仰振就携带“长沙大执壶”公开现身,不过在场的四名专家全部认定其是假的,而她就是其中的4个专家之一,还有欧阳世彬、王春城、叶佩兰这三个资深专家。

当时丁仰振态度比较坚决,固执地认为就是真品,因怕他想不开,专家建议他用仪器测试一番。不过走出舞台,老丁却对采访的记者说:“专家重视自己手里的古董,认为它还不错。”

紧接着,丁仰振就拿着“壶王”去鉴定机构鉴定,七年后老丁表示当时鉴定机构说这是两三百年前的东西。

然而,杨静荣调查发现,鉴定结果是“与现代瓷器成分相同”!这个说法是严谨的表述方式,也是规避法律风险的表达手法,不直接说真假,只说成分。如果通俗点解释,也就是近二十年来的仿制品,没有技术成分。

事发后,丁仰振表示,这是1989年自己收购的文物,当时卖家拿着2个半大执壶,称是从古运河里挖上来的。紧接着,丁仰振以一千六百元的价格将其买下。他解释,自己也不知卖家叫什么,因当时都是随便收购,没有记录,不知“壶王”的真正来历。

但没几天,老丁又改了说法,他表示这个壶是20多年前购买的,一个捐赠给了南宋官窑博物馆,一个放在自己的私人博物馆,还有半个送给了参与鉴宝的专家朱戢,不过朱戢否认了这个说法。

杭州南宋官窑博物馆知名度颇高,它是建立在官窑古址基础上的陶瓷博物馆,这里有着上千件历朝历代的陶瓷,从新时期时代到清朝的青花瓷等,其类目繁多。

在事发后,南宋官窑博物馆馆长表示,因当时博物馆扩建,急需社会上捐赠藏品,2004年底,听闻淮北收藏爱好者丁仰振有很多唐宋时期的运河陶瓷,我们立马派专家过去考察,发现他的藏品比较多,且跨度广,南北皆有。又得知他准备在北京建造运河陶瓷博物馆,为了争取机会,决定整体性征集他的藏品。

同时,我们也了解,当地的淮北博物馆就是他无偿捐赠2000多件文物打造的,这更是让我们对他的信任度加倍。而2008年,他还被国家文物局授予先进个人。

馆长还表示,当时博物院先后多次派专家对藏品进行鉴定,确定其是真品后,这才决定征集的。

鉴定结束后,馆方要求专家写鉴定证书,但专家张浦生表示等一段时间,不能急忙签订,需要慎重点考虑。之后,因专家太忙,一直凑不到一起,签鉴定书一事就此搁浅。

直到2007年3月,张浦生、朱戢两个专家来杭州参加会议,博物馆方得知后,立马让朱伯谦、冯小琦也赶过来签字,不过因冯小琦赶不上,且规定三个专家签字,鉴定事宜即可成立,因此2007年鉴定后,我们又把五百万元的尾款打给了丁仰振。

对于社会对“长沙大执壶”的质疑,馆方坚信它就是真的,由专家的鉴定证书,一切都是按照国家相关的鉴定流程而来的。

不过没几天,一个名为“谈志忠”的老人站了出来,他向媒体披露,从网上看到了“壶王”的照片后,发现和当年自己仿造的三十件“大壶”十分相似。

原来,谈志忠就出生在长沙窑的发源地长沙铜官镇,他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几十年,从年轻时就跟着父亲学习仿制长沙窑,而至于类似“壶王”这样的大壶,他是1989年制作的。

当年他所在的陶瓷厂接到了一个澳门商人的订单,要求制作三百件十种样式的长沙窑,其中就有三十件长沙窑大执壶。

根据客户给出的图纸,谈志忠就和周世衡一同生产,不过因数量太多,人手不足,厂里又派出了刘姓师傅一同生产。在制作时,先用上石膏定模型,然后再用刀拆开制模。

不过最后制作的大壶没有达到客户的满意程度,结果这三十个大壶没要,而在市场上也一直没能卖出去,主要是它里面没上釉,看上去比较粗糙,最后以16-25元的低价处理掉。

但因没有去南宋官窑博物馆亲眼看看“壶王”,谈志忠不确定是不是他们曾制作的那件。不过从丁仰振购买的时间上来看,似乎刚好和谈志忠制作加工的时间相似。

谈志忠的这一说法,得到了湖南省收藏协会的认证,并称见过结构相似、样貌相似的新“大壶”。

丁仰振自己也表示,他手里还有一个基本一模一样的“壶王”,只不过手里的大壶釉色更好一些。

面对社会的各种质疑,丁仰振表示:“质疑我捐的东西是赝品,这种说法实在是伤人。”

他称,自从赚了点钱后,就开始大量从民间收购文物,为了保护大运河文化,对大家求卖的文物他是来者不拒。尽管前期自己收购了很多赝品,但捐赠的东西都是经过专家鉴定的真品。

丁仰振称,馆方奖励自己的1500万元,还不够前期收藏的费用,自己捐赠并不去想着能有所回报,只是为了能保护运河文化和瓷器。他也和馆方有约定,一旦捐赠文物有假,可以退回支付的1500万元。

当然,至于“长沙大执壶”质疑赝品一事,至今也没有准确的说法,各方争论一直持续到现在。不过如今的丁仰振依旧继续坚持收藏文物的爱好,也会无偿捐赠到社会中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