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曲锣鼓声「戏魂锣声又响了」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543更新:2023-05-02 20:41:45

“梨花开,春带雨 梨花落,春入泥……”

梦回京城,梦回水乡,梦回古今戏台,你是否曾为那一句婉转动听的戏曲,驻足倾听?你是否为那一句动人心弦的戏词,泪如珠玑?中国戏曲的魅力,历经百岁千秋,似乎不曾有一丝一毫的消散。

戏曲的形成,最早可以追溯到秦汉时代,而成熟的戏曲要从元杂剧算起。八百多年的繁盛不败,让戏曲形成了360多个剧种。但不论哪一种戏曲,都有着它独特的魅力。这其中,我最爱昆曲。发源于苏州的曲调,自然多了些流水般的婉转。我总感慨《牡丹亭》中杜丽娘和柳梦梅忘却生死的爱恋,总被“情不知所起,一往情深”的戏文深深打动。听闻昆曲,眼前总会现出亭台轩榭,荷花池旁,勾栏瓦舍丽人歇息的景色。只见她水袖轻扬,眼波流转,兰指微翘道情痴,回眸一笑看红尘。

还记得第一次对戏曲产生兴趣,是在电影《霸王别姬》段小楼和程蝶衣的故事中。当时还不懂蝶衣与小楼之间复杂的情感,不懂时代变迁对戏曲的影响。只觉,唱戏的人们在明黄色灯下,对着楠木的镜子,画起花脸的样子甚是美妙。那鬓边的缨络,额上的明珠,戏服上的一针一线,都似嫘祖洒在人间的露水般美得缥缈虚幻。在那个时候,听戏就像一场盛会一样,家远的人早早便赶了来,找了方好地方等待好戏开场。富贵人家的佣人们早就把看戏必备的东西准备妥当。季节最鲜的茶叶尖儿,南方甜城来的蜜饯,满城最好的糕点,都整齐的摆好在桌上。看那普通人家的小童,只得在一旁吮手指,一会儿就跑去街上买糖葫芦解馋喽。再看戏台前面这条街,那叫一个热闹。卖烧饼,卖馄饨,卖瓜子花生的伙计们,用劲的吆喝着,紧怕少赚了钱。这一刻,甭管富人穷人,是卖货的还是买货的,都齐聚在这里。围绕着戏台子,这里形成了一个奇妙的圈子,在黑夜中,显得格外耀眼。

都说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少的一部分。在我看来,重要的不仅仅是戏曲本身,有关戏曲的每一个细节都是不可或缺的。师徒之情,匠人之心,宾客喧嚣,奏乐师傅,少了哪一个能行呢?唱好的这一台戏,背后是多少人的心血。记得《霸王别姬》中有这样一句台词:“要想人前富贵,必得人后受罪,不疯魔不成活。”唱戏人苦练十年,可能才唱得好这一出戏,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都莫名瑰丽。戏至深处,究竟是人生如戏,还是戏如人生,谁又分得清楚。人间,也不过是抹去了脂粉的脸。

席慕蓉说:“我们都是戏子,在别人的故事里,流着自己的眼泪。”

英雄小人,红白蓝黄,都在小小一方戏台上,讲着自己的故事。梦梅别枝缠,临川梦里良辅拈花。花开如生命开始,花落归土碾作尘。花期虽短,却会历经人生百味,走过你生命的人全充作那戏台下的宾客,有人来,有人去,最后留下听戏的又有几人?

正是江南水乡好时节,青青柳枝拂水面,古老的青石板路通往戏台。配乐起,看那台下的宾客,拍着手叫着好,无不喜笑颜开。台幕一开,举旗的,执扇的,引路的,竟都跑了出来。看那河上的行船,船内的人撩起帘子,竞相看戏。台上的人讲着别人的故事,台下的人看着台上的人,鼓声锣声琴声声声急,催人走进戏台,走进故事,走进戏曲。

一曲唱毕,观客渐渐散去。一小童拉着母亲的衣襟,指着堂中央:“母亲,母亲,你看那位叔叔。”只见堂中央的那位先生,还在用力的鼓着掌,却没人看见先生帽檐下的两行清泪。击掌的声音响彻空荡荡的戏园子,似是在道:花落梦深处,不悔梦归处。

听,戏台子的锣声又响起来了。

如果觉得写得可以,请点个赞加关注哦,欢迎讨论和关注。谢谢阅读。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