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曲剧院演出剧目「一场戏如何轰动一座城探访洛阳曲剧院花为媒背后的催泪故事」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111更新:2023-05-02 21:46:55

今年国庆期间,洛阳曲剧院新排大戏《花为媒》首演,轰动全城!许多外地戏迷慕名赶来,万人抢看的场面成了国庆假日洛阳城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时过多日,洛曲《花为媒》仍为广大戏迷所津津乐道,《河南戏》特推出专题报道,为您讲述洛曲《花为媒》背后的故事。

洛曲《花为媒》诞生记

按照洛阳曲剧院院长刘联合的发展思路,就是要不断推新人、出新戏,《花为媒》正是这种发展思路的集中体现。洛阳曲剧院副院长孔素红说:“选择排演《花为媒》,首先是因为我们河南曲剧喜剧非常少,戴孝穿白的悲情戏多,譬如有些过寿、婚庆的商演,都想要喜庆点的戏,我们最大的市场在农村,所以就积极适应农村市场,排演了这个喜剧题材的喜剧。另外我的恩师周玉珍是评剧大师新凤霞的弟子,周老师十年前演过曲剧《花为媒》的一个片段,排演曲剧全场《花为媒》也是她多年的心愿。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洛曲的演员配备非常合适演这个大戏。”

洛曲人说,排演《花为媒》的过程经历了重重曲折。剧本2014年就整理好了,但由于作曲家梁献军老师太忙,一直没时间。洛曲人坚信好饭不怕晚,为了把《花为媒》打造成精品,一直等梁献军的档期,因为他们觉得梁献军对洛阳小调曲子以及曲剧周派的特点了解深入。梁献军今年夏天写成曲谱后,洛曲人就硬着酷暑开始了紧张的排练。

据了解,《花为媒》首演前洛曲在临颍、偃师农村演出了两场,听说这个戏,大家都非常期待、很想看,许多人慕名前去观看,两场演出后观众的反响也非常好!

大戏背后故事触动泪点

“惊诧”、“感动”是小编走进这场喜剧大戏背后,浮现在脑海里最多的字眼!在洛曲这群可爱的人面前,太华丽的辞藻似乎有点难以言传,我更愿意用“三个好”(好演员、好领导、好戏迷)表达内心深处这种触动。

好演员

舍不得穿上新衣服

“你不知道我们这次《花为媒》的演员们穿上新衣服都说啥,哎呀,进团几十年都没有穿过这么好的服装!”孔素红说,原本就想五六万把这个戏排出来,只给主要演员一人买一套服装,其他演员就不买衣服了。开始排演《花为媒》的时候,申报的一个艺术基金项目派上大用场啦,给所有演员都买了新服装,有些还是专门从苏州定的。

孔素红是笑着说这段话的,但听起来无疑掺杂着太多伤感的味道。她说,自己这么多年也就演《新洛阳令》时候穿过一次好衣服。说到这里,我们就不难理解洛曲的演员们穿上新衣服那种爱惜和惊喜,平时穿习惯了破旧不堪的衣服,就像儿时过大年拥有一年梦想已久的新衣服一样,舍不得穿,说不出的爱惜......

洛阳曲剧院副院长张晓红说,排《花为媒》这个戏说起来话长,非常的不容易。洛阳曲剧院作为改革试点剧团,收入不乐观,商演特别少。一年129场“舞台艺术送农民”、“中原文化大舞台”演出的费用勉强维持原在职在编人员的工资,原来剧团40多人,现在超过了80人,多出来一半人的工资要全凭商演解决。

走近洛曲,洛曲人身上那种干事儿创业的热情和不服输的韧劲儿,总会在不经意间感动着你的心田!用他们自己的话说,能留在洛阳曲剧院工作的,都特别棒,受老一辈洛曲人的感染,搞事业,不在于钱多少,因为他们酷爱这个职业,把工作当事业来干,他们能顶得过去暂时的困难。我想,这应该是洛曲人一年一年坚持不断推出新戏,一直在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

孔素红和张晓红在《花为媒》中饰演张五可和阮妈,洛曲“二红”不约而同地表达着这样的观点:看到年轻的孩子们为了喜爱的曲剧艺术废寝忘食、精益求精,看到老一辈艺术家退而不休、孜孜不倦,我们这些中生代演员更要努力干好,发挥好承上启下的传帮带作用。

用心演活“张五可”

“张五可这个小姑娘,聪明,漂亮,可爱、单纯、率真......”孔素红言语中表达着对张五可这个角色的喜欢,她带着银铃般笑声说:我40多了,演一个十六七岁的小姑娘有不小的难度。演好这个可爱的小姑娘哪里入手?我觉得最重要的是道白和形体,评剧的道白京韵多,说实话我们中州语的道白不太容易做到评剧那种俏和可爱的味道,我就一遍遍听原版和周玉珍老师唱腔特点,又结合我们洛阳小调曲剧特点自己琢磨,所以,我在《花为媒》中的表演既有评剧的元素,也有洛阳小调曲剧及周老师的特点在里面。

作为备受关注的《花为媒》主演,孔素红坦言压力很大,因为这个戏剧情没有太大波折,不像悲剧大多是“戏保人”,《花为媒》作为轻喜剧恰恰是“人保戏”,非常不好演,正式演出前孔素红一直在担心,移植过来观众能不能接受?

演这场大戏最大的挑战在哪里呢?孔素红也给出了她的答案。她说,《花为媒》第五场、第六场挨在一起,这也是整场大戏的高潮部分,将近50分钟,有四大段唱腔,还要边唱边舞,刚开始排练体力有些吃不消,经过一遍遍练习,正式演出时已经可以自如发挥了。

孔素红还透露了一个花絮。洛曲排练《花为媒》是在今年7月,夏天最热时间,由于搬家没排练场地,洛曲人就在新址的地下室排练。当时新乡发大水,孔素红新乡读大学的儿子一个劲打电话,但地下室没信号,打了一下午直到排练结束才打通,儿子急得发起了小脾气:发大水,你们还在地下室排练!孔素红说,多年忙着排戏演戏,亏欠孩子很多,但现在儿子长大了懂事了,知道关心妈妈了,做妈妈的很欣慰。

一段道白掌声阵阵

《花为媒》中有这样一段剧情,阮妈献计,怂恿俊卿去张家花园相亲,但俊卿病重,不能前往。阮妈又生一计,请其表弟贾俊英代为相亲,此处一段道白,饰演阮妈的张晓红用诙谐、幽默、滑稽的表演,清、脆、快的道白,向观众展示出一个典型的喜剧媒婆形象。几句道白,现场观众两三次用雷鸣般的掌声表达着他们对演员的喜爱和共鸣。

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能抓住观众视线、听觉,这个角色无疑就成功了。从观众会心的掌声中,我们可以说张晓红饰演的阮妈是成功的,但作为阮妈的饰演者,张晓红背后的付出却鲜为人知。

阮妈无疑是《花为媒》这场大戏中穿针引线、引领剧情的重要角色,琢磨这个人物的时候,张晓红对着镜子反复想、反复看,道白时候用什么表情?怎么引起观众共鸣......一个个关键问题时刻萦绕在她的脑海里。张晓红饰演的媒婆出场,每次动作不一样,她说,要从角色内心出发,琢磨出场时的心情,同时,还借鉴了川剧、皮影戏等剧种的精髓,反差比较大的角色,不吸纳其它地方剧种的精髓,不太容易出彩!

张晓红说:“演阮妈这个角色,对我确实是个极大挑战!我本身音韵不宽,我和素红两个人嗓子都比较细,反差不大,效果会不好。我就尽力把嗓音往宽处去发,每次排完我嗓子都非常不舒服,几乎哑了,我都有点担心,别这出戏下来把我嗓子毁了,但为了这个戏,我必须去努力克服任何困难,演好阮妈这个角色。”

看过洛曲《花为媒》的观众,都会对阮妈手中的烟袋锅印象深刻,因为张晓红在剧中把这个烟袋锅运用得淋漓尽致,演绎出了一个活灵活现、观众喜欢的媒婆形象。“我是个女哩,不会抽烟,更没拿过烟袋锅,怎么巧用这个道具为剧情服务?我一直在思索,比如阮妈说媒走到人家门口最后抽一口烟,在脚底板磕几下,唱完的时候铜烟袋锅无意中烫着嘴了,这都是比较好的动作,但一定要让观众看到这是很自然的一个动作,要演绎真实的人物特点。”

好领导

借钱为演员发工资!

截止发稿时,小编才从洛曲人口中得知,他们刚发了9月份的工资。为了拍《花为媒》这个戏,洛曲人7、8月份工资都没正常发。大家都说,任凭工资晚发,少花一点,也要把这个戏推出去,让观众看到我们洛曲又排一个好戏!

虽然成功申报了艺术基金,让全体演员穿上了新服装,但基金还没有到账,为了排新戏大家都在勒紧裤腰带拼搏努力着。这就是洛曲的精神,一代影响着一代。但在洛曲人眼中,因为有个好的领头人,让他们这种拼搏努力有了方向和希望,这就是洛阳曲剧院长刘联合,洛曲人刚领到的工资,就是他外面临时借来的!

采访刘联合的过程似乎有点费劲儿,电话那头的他不是在车上就是在外地公干,最后一次联系上他时,他正在上海学习,利用晚饭后的间隙,刘联合谈了他的想法。他说,“作为一个干了19年的院团长,作为洛阳市剧协主席,我有责任和义务更好地把洛阳小调曲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壮大。我一直是这样一种心情,我吃点苦没事儿,只要能推进工作正常开展下去,大家开开心心工作,投入艺术生产,广大观众看到我们这些年的新戏,能说洛阳曲剧院不错,我就心满意足啦!”

▲年过9旬的曲剧泰斗马骐先生亲临现场观看洛曲排演《花为媒》

刘联合的“三步”曲

刘联合说,他28岁担任洛阳曲剧团团长,当时非常困难,欠账近8万元,当时只知道闷头演戏,给演员把工资发了。我一直有这么一个规划,就是三个发展步骤,让全体演职员工安居、乐业、演好戏。

洛曲老演员多年来都一直住着一间半的旧房子,2003年开始的拆迁工程,算是给洛曲带来了发展机遇。刘联合当了19年的院团长,拆迁项目工作跑了13年,如今,在洛阳市各级领导和政府部门的关怀支持下,给洛曲很多的优惠政策。现在演职员工享受了2000多一平米的优惠价,搬到新楼房,刚入团工作的年轻演员也有崭新的集体宿舍住。洛曲人说,纵向比,他们觉得很满足,居住、办公、排练的问题都得以解决啦!

刘联合说,13年中,他在为院团跑房子的同时没忘了业务生产,他大概算了算,近年来不断排新戏、恢复老的传统戏,洛曲10多个新戏都在业内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刘联合还通过一系列办法自筹资金,推新戏打造名演员。

“我们要确保中级以上的好演员都有自己的看家戏!同时,强化曲剧艺术加工,引进培养各种人才,除了壮大演员队伍,表导演、舞美、灯光音响人才我们也一直在培养,这次我们能在经费极其困难的情况下顺利排演《花为媒》,这从某种程度上讲,也是我们多年来人才队伍建设的成功之处。我们一直保持着危机意识和人才留用机制,只要是人才,不管多困难,我们都会低职高聘,从工资待遇、从工作生活各个方面呵护他们,真正留住人才,让他们安心从事艺术生产!”刘联合坚定地说。

好戏迷

岂是一个“迷”字了得

戏迷,对于一个剧团、一个演员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多年来,多元化的文化发展洪流近乎冲垮戏曲舞台,曲剧更是裹挟其中,但在洛阳,洛曲的戏迷却仍像春天的鲜花,一茬紧接一茬。他们与曲剧结缘自娱自乐、不离不弃、陶醉其中,名家戏迷们见面时呼朋唤友称兄道弟,乐声想起,摇身变成诸侯相将、才子佳人......

洛曲人说,戏迷们的鼎力支持是他们最大的动力,这群痴心的洛阳戏迷不仅关心他们的艺术,更是在各个方面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怀和支持。

听说洛曲《花为媒》排演,洛阳戏迷们的好奇心被无限放大到了极限。他们关心洛曲的发展,理解洛曲人的各种不容易。从洛曲“二红”这两位《花为媒》的主演口中,从刘联合院长到一般演职员工的话语中,无不表达着对洛阳戏迷的感激之心,提起这群可爱的戏迷,他们都能如数家珍般地叫出一长串戏迷的名字,眼中往往会洋溢着亲人般的光芒。

▲洛曲人地下室排演《花为媒》

写在最后

小编在采访过程中最大的感触就是,作为国有院团改制的先行者,洛曲从某种程度上过早失去了体制的“庇护”,更缺少某些民营剧团多年闯市场练就的“精明意识”。但不屈不挠的洛曲人在夹缝中走出了属于自己的发展路子。发稿前,刘联合院长给小编透露了一个好消息,洛曲改制的一些遗留问题已经被当地政府了解和重视,洛曲《花为媒》的成功首演带来的积极效应也将获得政府资金支持。正如刘联合所说,面对困难不气馁,迎着困难谋出路,只要做出成绩了,就可能会迎来曙光。他有信心带领洛曲人把洛阳小调曲子、马派曲剧艺术不断发扬光大!

附:洛曲《花为媒》演职人员表及剧情介绍

主 创

改编:李学庭 何海江

导演:苏景涛

作曲:梁献军

配器:于留春

指挥:张宝刚

舞美:赵建伟

灯光:郭光耀

造型:刘爱云

艺术顾问:周玉珍

司鼓:石学仁

曲胡:闫平信 李耀阁

人 物 表

张五可——孔素红

阮 妈——张晓红

贾俊英——王胜雷

李月娥——朱雪娟

李母——苗艳春

王少安——王志愿

王 氏——刘春红李晶晶

王俊卿——王巧萍

张 朋——林建国

张母——李倩倩

青 春——常润鹏

英子——程旭艺

家丁、丫环若干

洛阳曲剧《花为媒》,由国家一级编剧李学庭先生改编自评剧同名剧目,在原剧基础上,删去了一部分人物,加快了节奏,加剧了冲突,剧情设计得更为合理,人物性格更加鲜明,适应现代人的审美需要。

剧情简介:

王少安寿诞,其子王俊卿,在酒席宴前与表姐李月娥相见,互生爱慕之情,并赠罗帕定终身。王少安嫌弃李月娥言谈举止太过轻薄,遂托媒人阮妈为俊卿说亲。张家有女名叫五可,才貌双全,阮妈一说便妥。但王俊卿心爱表姐月娥,不允张家亲事,并忧虑成疾,又闻知与李月娥的婚事不成,病情更重,王母爱子心切,心焦如焚。阮妈献计,请其表弟贾俊英去张家花园代为相亲,临走王母交代:是鲜花也要说成烂菜帮!张五可恨王俊卿拒婚之情,但见贾俊英英俊文雅,心中之恨,顿时雪化冰消,并赠红玫瑰,私订终身。

王母爱子心切。与姐姐订下妙计:先下手为强。大婚之日, 抢先将李月娥送到王家与王俊卿拜堂成亲。王俊卿以为新娘是张五可,拒不拜堂。当他听说新娘是表姐李月娥,顿时心花怒放,疾病痊愈。待张五可的花轿前来,他们早已拜完花堂。张五可闻知此事,心中大怒,立即闯进洞房,质问王俊卿。阮妈见状,无地自容,不知如何是好。正当此际,突然发现贾俊英,随即将他拖入洞房,于是真相大白,两对有情人各遂心愿。

特别鸣谢:

本文图片由洛阳戏迷古都拍摄

视频资料由洛阳曲剧院提供

河南戏|河南戏曲广播官方微信平台

河南戏微信号:henanxi1143 最专业的戏曲传播平台欢迎您的关注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