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的制作成本和票房收益「电影制作的成本制作流程以及票房利润分配是怎样的」

来源:TVB影视大全人气:938更新:2023-05-03 01:46:13

一、电影成本:制作成本、演员片酬、宣发成本

A、制作成本:制作成本一般指前后期设备成本,人员成本,交通成本,美术成本,特效成本什么的。

B、演员片酬:国内一线男演员,价码都在2000万以上,高的有3000万往上赶的;国内一线女演员,价格从1200万到2500万不等,如果剧本好,导演好,演员费用低,可能500多万就能搞定,因为作为演员,如果是一个能打动他的剧本,能让他信任的导演,都是很乐意参与的,甚至自己会投资反而不要片酬。

C、导演片酬:国内的一线导演,价格500万—1000万不等,这个浮动比较厉害,但再低,不会低于50万美金,这是全球导演协会的一个规定。除了演员,导演的酬金,各种想法落地也很花钱。

D、宣发成本:宣发包括宣传和发行,宣传成本一般包括海报和预告片及花絮制作,硬广告、影院终端物料、媒体推广、地面活动、首映式、雇佣水军和收买影评人等。发行成本主要包括拷贝制作费用,影院公关与谈判费用等。严格来说,影院的票房分成也是发行成本的一部分。

二、电影拍摄和发行的流程:主要分为筹备阶段,拍摄阶段,后期制作、审核,出预告片、开展公映前的宣传,各大网站发出新闻宣传,首映式、公映等阶段

在国内电影创作中,投资过亿的影片一定是大制作了,那么作为一个制片人,是什么原因让他决定要投入如此大的资金?原因就是投资回报率。

影视游戏这种视听类产品都有一个特点,画面炫、好看、震撼,能给受众带来无与伦比的感官体验,都会让消费者舍得花钱,去体验他们在平时生活中无法体验到的感受。所以,类似于冒险、战争、魔幻、科幻这种类型,以及任何需要在视听手段上想办法的影片,都需要大投资,来撬动高回报。

影视产品还有一个特点:明星。自从好莱坞建立了明星制度,明星成为了各种影片最能刺激票房的有效手段,明星本身的知名度够高,能有效调动起观众对影片的期望。所以,根据影片自身气质,花大价钱去请一些符合这种气质的明星,对票房的拉动作用也是很明显的。所以,有这个必要花钱,叫投资,没这个必要,叫烧钱。

A、筹备阶段:签剧本、寻找投资人,寻找导演、编剧等组成剧组,

剧本:改编还是原创。(1)改编,小说、剧本都需要买版权,还需要支付一笔改编费用,这部分费用300—800万不等,好的小说版权贵,好的编剧酬金高。(2)原创,这个孵化期比较长,短则一年,长则5年8年都是常有的事,从找来编剧或者搭建编剧组开始,就会支付酬金,这部分费用200万—500万不等。

B、拍摄阶段

这个阶段不是特别花钱,只要按拍摄计划走就行,风险主要来自导演拍嗨了,延期,演员违约金是笔不小的钱。各种摄影器材、灯光器材、工作人员的费用、各种群演什么的。

C、后期制作:这个阶段特别花钱。举个例子,《赤壁》里面有一个镜头,士兵甲戳了士兵乙,士兵乙喷血倒地。大约1秒多,40帧左右的镜头,一个枪头戳破铠甲,喷血的特效,花了2万。

D、关于审核,出预告片、开展公映前的宣传,各大网站发出新闻宣传,首映式、公映这几个阶段,就不作说明。

三、票房利润分配:出品方、发行方、院线

关于出品方、发行方和院线,举个例子来说明,假如把电影比如成猪肉。

出品方就像是养猪场,定位养什么猪,花多少钱,找会养这种猪的养猪专业户(导演)和他的团队负责养猪,杀掉(后期制作),做成猪肉。

发行方就像是分销猪肉的公司,负责包装宣传猪肉,打开品牌知名度,什么蛋白质量高,口感好,跟其他的猪不一样,这是一只有情怀的猪,在不违规的情况下,随便吹,争取让更多的餐厅感兴趣。

院线就是餐厅,负责面向消费者把猪肉卖出去,比如万达、博纳、华纳等打的连锁,也有小的作坊式的私人院线。

针对全国院线票房分账,简单可以把电影(主要指商业电影)归为以下4类:

(1)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投资过亿,含宣发费)的拳头产品;

(2)大明星大导演中制作(投资过亿,含宣发费)的潜力精品;

(3)大明星小导演中制作的风险试验品;

(4)小明星大导演中制作的风险试验品;

剩下的小成本电影,一般不会做全国院线发行。

对于一类产品,制作方的大明星大导演大制作对票房很有保障,发行方对于这种电影的票房非常看好,在票房分账上呈现出出品宣传发行各占一头的趋势,但发行依旧拿的最多。

对于二类产品,发行方谨慎看好这类电影的票房,但总的来说还是乐观,所以发行方所占票房也不会太离谱。

而三类、四类产品,发行方所持态度就比较不乐观了,不希望这些风险相对较高的电影占据己方有限的院线资源,所以出品方的谈判能力很必要,这类电影发行方的分账比例要的比较高。

那么,电影票房具体又如何分配呢?

(1)电影专项基金(5%)与增值税(3.3%)

(备注:电影专项基金曾经用于资助拍摄国产电影,目前主要用于资助城市电影院的更新改造和鼓励影院放映国产影片。)

(2)放映方:院线和影院(42%左右)

院线是拥有多家电影院,并对这些电影院实行统一管理的体系;目前国内约有39条院线。院线将获得票房总额的约2%。

在剩下的40%左右中,影院还需要支付约票房10%场地租金、10%人力成本、7%-8%能耗成本、2%-3%宣传费用,以及设备的折旧费用。因此,影院从放映电影获得的利润约为总票房的10%左右。

(3)发行方和片方(40%左右)

发行方将获得这33%中的5%~15%,即总票房的2%~6%作为发行代理费。

发行方在发行代理费之外,还可通过其他发行渠道,如电视、网络播放版权、政府奖金、海外票房等获得发行收入。

而片方发行收入=票房的40% 其他渠道发行收入-发行代理费-支付给导演或者主创明星的奖励-代片方垫付的发行成本

一般来说,片方最终能够获得总票房的30%,算上片方从其他渠道获得的收入,一般需要获得3倍于制作成本的票房,才能够收回成本。

以《泰囧》为例,假如其投资为3000万,获得1亿票房即可回本,如今获得的10亿票房成绩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以《泰囧》目前的10亿票房为例:

电影发展专项基金:5% (10亿 x 5% = 5000万)

营业税:3.3% (10亿 x 3.3% = 3300万)

影院和院线: 剩余的57% (10亿 x (1-8.3%) x 57% =5.23亿)

片方和发行方:剩余的43% (10亿 x (1-8.3%) x 43% = 3.94亿)

然而,2012年11月,中影、华谊、博纳、星美、光线5大发行方联合向院线提出,将发行方票房分账比例由原来的43%提高到45%,涉及到《一九四二》、《王的盛宴》、《泰囧》等9部贺岁档电影。业内预计,预计分账比例最终将大概率如发行方所期望,提高到45:55。具体到《泰囧》一片,光线总裁王长田称依然按照传统的57:43比例分账。

简单来说,收益权投资可以直接通过猫眼等软件来看分账票房,

分账票房>预期成本,就是获利的,也可以通过总票房的40%来计算,总票房的40%大于预期成本,那就是一笔成功的投资。

影视投资资讯xx971005xx

最新资讯


Copyright © 2010-2022